制造业PMI被视为一个经济体的“体检表”,反映制造业的整体增长或衰退。制造业PMI的拐点通常先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到来,因此被视为观测经济的领先指标。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制造业PMI指标好转,连续6个月站在50%的荣枯线之上,表明积极因素不断累积、逐渐显现,经济景气持续恢复向好,经济韧性较好,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实属难能可贵。
从上半年来看,疫情发生之后,我国迅速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并因势利导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纾困企业的政策,非常规、大力度的宏观对冲政策,各部门各地方全力做好“六稳”、落实“六保”,推动经济循环不断改善,使中国经济从疫情的冲击中快速恢复。可以想见,未来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与促进消费需求回补同步进行的过程中,供需循环加速将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改革等因素推动和支撑下,中国经济韧性将进一步展现,内生动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中国经济动力更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今年上半年,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快速增长,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为中国经济稳步复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二季度数据陆续发布,不少经济体刷新最低值,部分国家陷入严重经济衰退,而中国经济表现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