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使生产对机器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推动了机器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机器人性能与智能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机器人不断取代人在生产中的角色,广泛地代替人从事各项生产作业,成为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主要劳动力。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的角色,从代替人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到部分脑力劳动,再不断进化到集成自动化生产系统中,发挥着管理协调的作用。
孤立的机器人在生产中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机器人在生产中的角色、作用实际上是根据生产内容、产品结构、工艺要求等因素,通过不同的末端执行装置(手爪)结构和功能体现出来的,实现了上下料、装配、加工、检测及智能判定等各种独立或复合的作业功能。
对于执行生产加工、产生产品附加价值的的工艺加工类机器人,其手爪整合了各类加工工具(焊枪、喷枪、刀具、砂轮及抛光轮等) , 实现了焊接、涂装、打磨、检测、装配等生产过程,在生产中承担了主要角色,在工艺、精度、生产效率、品质等方面是不可替代的。然而,对于那些配合工作母机或其他自动化设备,或独立实现取放料的辅助类机器人,其手爪的结构、功能较单一,在工艺、生产效率、品质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承担了生产辅助工作,具有可替代性。目前,在生产各环节广泛应用的工业机器人,约75%从事着简单取放物料的辅助工作。因而,承担生产配角仍然是目前工业机器人生产应用的主流。
如果说各类结构和功能的手爪使工业机器人游刃有余地在生产中发挥巨大的作用,那么,增设辅助机械装置,将机器人装在可移动的滑台、导轨或滚轮上,使机器人扩大生产作业空间,无异于给机器人安上腿脚、插上翅膀,实现了一个或多个维度的移动,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工作能力和应用领域。
有了手和脚的机器人,再配置CCD、传感器等视觉感应装置,就如同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和大脑,使其具有可视化、分析判断及系统反馈等功能,在生产系统集成环境下,可实现分析判断、故障处理、生产管理等智能工作。
因此,高效率的机器人末端执行装置(手爪),不断延伸机器人行动空间的辅助机械装置,以及提升机器人的视觉、感知、检测及分析等的智慧能力,是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应用中地位和角色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