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劳动成本提升等原因,粗多企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只有实现人、机器、机器人的合理分工和协同作业,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机器换人。
面对这股风潮,生产制造型企业又该如何考量是否添加“机器人”,需从四方面考虑:
1、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
传统企业引入机器人首先要考虑的是,机器人是否能与自己原有的产品生产线融合,毕竟在对工作环境要求上,机器人与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另外,机器人与人工所擅长的工作也有区别,在非确定因素较多的生产环节人工的优势是“死板”机器人无法比拟的,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跟风。
2、以提升生产效率为根本
据调查,以10年时间来算,机器人的总成本不到人工的1/3,但配备机器人是一次性短期投入,也就是说为了10年的成本节省,需要先期投入人工三年的投入,未来一旦发生变化,这个成本优势可能就荡然无存。所以,如果仅仅考虑机器人可降低成本,就要慎重引入。以当下富士康、美的、新宝电器、美芝制冷等企业配备的机器人来讲,大部分还是考虑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比如说,以往的产品制造环节为A-E,其中B环节效率低下,造成了整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受抑制,如此可以把机器人引入到B节点,间接的盘活了整体生产效率。
3、以实用原则为指导不搞激进主义
虽然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机器人就出现了,但相比传统工业模式中以人来操作机器的历史相比,机器人参与生产服务的时间尚很短暂。我们常见的如银行里,开户、出纳、贷款等大多业务都可以由机器人替代银行职员,今年9月德国商业银行就计划,在2020年前裁掉9,600名员工。但机器人缺乏“变通”的缺陷,让其少了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即使机器人已经可完全替代人工,也要循序渐进缓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