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AI大模型从“可用”到“好用”需应对技术挑战与伦理考量

行业分类:业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4-12-30 11:53

2024年的科技圈,如果说有什么持续“出圈”的热词,那无疑是大模型。在人工智能(AI)领域,大模型作为深度学习的杰出代表,持续引领着技术创新的新风尚。

ChatGPT的爆火将大模型带入公众视线,业界关注的焦点是“中国能不能孕育出顶尖的大模型”。随后一年,国产大模型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超过200个,注册用户数超过6亿。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得以提升。与此同时,大模型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从过去单纯追求参数规模、复杂度的比拼,逐步进入为各行业领域注智赋能的新阶段。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专家预测,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其中我国将突破30万亿元。

中国电信的“星辰”大模型经过升级,将AI模型能力工具化,提供算法高效生成平台及文生视频模型工具;中国移动的“九天”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在新型工业化等领域落地多个应用标杆项目;中国联通迭代元景大模型,依托数据和应用场景优势,打造了35个行业大模型;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已帮助客户精调模型3.3万个,开放企业应用77万个;全球范围内,阿里云Qwen系列模型下载量突破4000万次,衍生模型数量超7.8万个……

这些大模型的涌现、日益增长的用户量及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充分证明了“AI+”模式正在获得更加广泛的市场认可,它们不仅为特定行业提供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还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AI+”模式的不断深入,未来将有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受益于这些先进的技术成果。

尽管大模型在众多领域都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但要使这些技术真正从“可用”进化到“好用”,还需要应对一系列技术挑战和伦理考量。首先,确保大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是关键,这不仅涉及提高模型预测和决策的质量,还要求它们能在各种应用场景中表现稳定。其次,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随着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建立坚固的数据保护机制成为重要课题。再者,防止大模型被滥用或误用同样重要,尤其要防范它们被用于生成虚假信息、加剧偏见以及侵犯人权等不道德行为。这需要开发有效的内容审核和过滤系统,建立严格的监管框架,确保技术的使用符合伦理标准和法律法规。最后,提升大模型的能效和可持续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的大模型往往消耗巨大的计算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研究如何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开发更加绿色、高效的算法和硬件解决方案,是推动技术长期发展的关键。

为解决这些问题,整个行业需要共同探索解决方案。2023年7月,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展立法,为我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其中明确提出,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生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体系。

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驱动力,将继续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技术挑战、伦理考量及可持续发展需求,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需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出一条既高效又负责任的发展道路,确保大模型技术能够健康、可持续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进人类福祉。(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吴双)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