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海统计部门统计,2011年南海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905.38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4497.43亿元,同比增长16.7%。虽然工业产值有一定的增长,然而在面临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攀升、用工成本的提高,欧美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外需减弱等“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规模企业的工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利润总额更是出现了负增长。
调查数据显示,不少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下降,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负担较重,关停企业增多。截至去年11月,南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达到238家,同比增加77家,亏损面较三季度扩大0.7个百分点。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为56.09亿元,同比下降14.8%,部分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处于盈亏边缘。
而南海检验检疫局去年底的一份对轻工行业的调查显示,近四成企业尚未接到今年的订单。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47%的企业预计今年订单占产能比将不足10%,预计今年订单占产能比50%以上仅占18%。这显示,企业普遍对出口前景信心不佳。
种种迹象显示,去年南海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出现扩大,部分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处于盈亏边缘。订单减少,成本升高,面对比去年更凶猛的寒潮,企业该何去何从呢?转型之路在哪?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指出,五金塑胶模具相关产业目前呈现中低端产能过剩、中高端供给不足的局面,企业应积极创新,提升品质,争创高端品牌。
近年来,春节过后的招工难已成为珠三角的“惯例”。在南海,结构性缺工依然是节后人才市场的老难题,对于汽配、模具等行业来说,高级技工最为紧缺,而对于纺织、制造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一线生产工的招聘仍然是“难以满足”。
为了补上用工缺口,给工人涨薪成为多数企业的选择。南海佳荣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兆文表示,为了留住工人,该公司今年工资又提了10%,“熟手工人月薪多的时候可以拿到4000元。”丹灶五金行业普工工资在近两三年间已上升70—80%。
外来务工人员返工率的不足和节节攀高的用人成本日益表明,依靠“人口红利”谋求盈利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此外,不少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以家具行业为例,如今,成都、江西南康、汕头等家具产业新聚集地开始发力,家具制造产业呈现全国遍地开花的局面。“过去那种只要能做出产品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有家具企业负责人如此感叹。
面对“内忧外患”的处境,提升产品品质,树立品牌影响,转型升级成为南海企业经营者的共识。
从国内来讲,轻工业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但现在是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多种需求、多级市场并存,轻工企业的发展方式要转为主要依靠质量、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竞争。”企业应积极提高产品品质,适应市场日益发展的新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包括南海在内的珠三角地区不少粗放型的传统制造企业,边际利润率往往不到2位数,但很多国际名牌产品如LV品牌的产品,其边际利润率高达95%。为此,步正发鼓励企业向中高端产品进军,争创名牌,与国际名牌争夺国内外高端市场。
在技术创新方面,消费品产业是不断有新需求的产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阶段,永无止境,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同时,在现代世界经济一体化、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除研发和制造环节外,企业还应在营销环节积极推陈出新。
企业不仅要研究提升产品的设计制造能力,而且要推进营销观念、营销方式的转变,把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到营销中去,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目前,IT行业对制造业、销售环节影响巨大,制造业企业不仅要要适应这种新形势,更要进行前瞻性的研究。
行业协会是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中,行业协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罗百辉表示,协会要预先捕捉行业里的共性问题,积极推广优势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促进行业进步。同时,行业协会应从各自行业实际出发,规范企业行为,为企业在结构调整、人才培养、品牌培育、提高创新能力、拓展国内外市场、行业自律、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涉及行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有效服务;做好信息统计、标准化等基础工作,为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经营决策及时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同时,及时向地方政府反映企业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