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解析:经济政策利好难改股市疲惫之原因

行业分类:业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2-08-17 08:12
  从2009年上证综合指数达此后三年居高点之后,现在的持续的下跌,让不少投资者选择了离开;持续的下跌,也让市场各方对于A股市场产生了种种疑问,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是:第一,为什么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增长,而股市却持续下跌?第二,为什么同样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欧美股市的表现却远远好过A股市场?第三,今年以来市场管理层连续推出多项市场改革措施,甚至多次喊话称蓝筹股投资价值显现,但市场为何不为所动?
  
  同样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为什么危机中心地区的股市比A股强?
  
  谈到股市影响因素,从2008年起,国际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次贷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但是让A股投资者纳闷的是,为什么这些危机中心地区的股市能在危机发生后很快走出阴影,甚至重拾升势,但是远离“风暴眼”的A股,却始终无法摆脱跌势,甚至屡屡跟跌不跟涨。
  
  股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资金,背后是投资者的预期,预期不好会直接带来下跌,预期好资金跟不上,上涨也无法实现。
  
  当前的A股与国际市场在很多时候信息已经可以同步,但是资金却无法同步。A股与国际市场联通的途径仅有QFII与RQFII两种,而后者还是近来刚刚开辟的。
  
  从几次风波中跨境资金的表现看,投资大师们“卖掉赔钱股票,保留赚钱股票”的法则在这些金融大鳄那里并没有被遵循。他们要优先保证的仍是“大本营”,被甩卖的往往是新兴市场的投资标的,虽然这些投资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在这种信息同步但是资金无法同步的联通机制下,A股投资者的信心遭受了一轮又一轮的打击,A股也随着出现了不断的调整,而风暴中心的股市反而很快结束了调整。
  
  A股下跌始于沪综指6124点,在那之前,沪综指一路从998点飙升至6124点,毫无疑问,那是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这一轮牛市被市场人士评价为对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给予的溢价。但是不要忘记,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带来流动性溢价的同时,也为市场平添了数倍的可流动股,这些新增加的可流动股大多数在3年锁定期后就可上市交易,股票供应大幅增加的同时,进入股市的资金却并未同步增长,可以说,股票与资金间的供求不平衡带来了如今的熊市。
  
  股市与宏观经济是什么关系?
  
  虽然所有对股市的分析都不会脱离对宏观经济的分析,而股市也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未被真正证明过,即便是在被称为成熟市场的欧美股市同样如此。
  
  业界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逻辑是这样的:宏观经济变化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变化——上市公司盈利变化影响股票的估值——股票估值的变化影响市场的走势。虽然这个逻辑能得到大多数人认可,但是能达成一致的仅止于此。至于宏观经济和股市之间的变化是同步,还是存在滞后,还是有提前量,是同方向,还是反方向等等,莫衷一是。
  
  具体到A股市场,股市无法反映宏观经济变化还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无论从上市公司看,还是从投资者看,我们的股市参与者还无法完整表证我们的实体经济。
  
  简单举例看,虽然我们一些传统行业的代表企业已经在A股落地生根了,比如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大型国企,比如工农中建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但淘宝、百度、腾讯、新浪这些代表着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的公司都不在A股上市。再看看美国股市,从IBM、微软、苹果、google到facebook,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每一阶段的代表企业都在那里。从这个角度看,A股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整体代表能力还远谈不上充分。
  
  再从A股市场投资者的结构看,成熟市场所拥有的长期投资者,在A股市场所占的比例还太小。
  
  来自监管机构的调研显示,股票市场投资者目前主要以短线投资为主,缺乏真正的长期投资者。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目前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平均换手率偏高。从投资行为分析,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更偏向于持有和交易小盘股、低价股、绩差股和高市盈率股,持股时间较短、交易较为频繁。与境外成熟市场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相比较,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各类机构投资者整体规模偏小,持股期限普遍较短、交易比较频繁,短期投资行为比较明显。
  
  长期资金投资的目的是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而短期投资者更看重低买高卖这样的博价差操作。这种投资者结构、市场风格与投资理念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协同性更弱。
  
  为何政策利好难改市场疲态?
  
  从年初开始,上市、退市、分红等多项市场制度建设开始加速推进,与此同步,市场管理层多次表态称蓝筹股价值显现、银行股严重低估,但A股走势疲态依旧。曾几何时,证监会官员的一个会议致辞就能引发市场一轮行情,如今管理层的种种举措却屡屡被市场忽视,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从整个股市的建设角度看,这起码不是坏事,它至少说明,如今的股市离“政策市”这个称谓已经越来越远了。
  
  对于市场“利好”会进行“量化考核”是投资者成熟的标志,应该看到,今年以来管理层推出的系列改革举措,绝大多数都还处于从理念变为规则的阶段,尤其是市场最为关注的长期资金入市的问题,更是还处于协调各方意见的进程中。这种情况下,对延续了3年多熊市思维的多数投资者来说,选择了观望并不令人意外。
  
  应当指出,从管理层系列改革措施推进过程中的市场反应来看,投资者对于这一轮的改革还是充满期待的,在年初证监会提出全面推进股市制度改革的方向后,到2月底,沪综指走出了一轮近300点的上涨行情。
  
  股市的走势是投资者信心的表现,当前低迷的市场表示,投资者期待着管理层能科学、合理、有效地调动协调各方力量,迅速推出实质性的改革措施。管理层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密集表态,表明推进股市改革的方向和理念已经明确。从改革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退市制度、强制分红、加速股市对外开放以及引入长期资金等措施看,能与此次系统性改革影响相提并论的只有此前的股权分置改革,那一次,市场给的评价是大牛市。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