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我国生鲜销售市场呈现出一派火爆的局面,香甜可口的西瓜、肉质细腻的口味虾等生鲜产品纷纷出现在了普通市民的餐桌上。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生鲜在零售消费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电商细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并已引起了各大科技企业及零售巨头的重点关注。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红利以及广阔市场前景等因素推动下,我国生鲜电商呈爆发式增长。根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发布的《生鲜电商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7年,以互联网为基本,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对商品的生产、配送、销售等过程进行升级改造的“新零售”概念席卷业界,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也继续直线飙升,2017年就达到1391.3亿元,首度破千亿元。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据云格数据发布的《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全行业回顾报告》显示,自2016年便保持着40%超高增长率的生鲜电商在2018年市场规模已经增至2000亿,而线下体验、线上服务以及现代物流深度融合的“生鲜新零售”市场则被称为“万亿市场”。
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老牌零售服务供应商、新创零售生鲜企业及科技巨头等入局,而行业洗牌加剧的状况也使传统大卖场面临新的考验。
纵观国际市场可以发现,当前全球大卖场业态都在走向衰退进入凛冬。在英国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零售巨头马莎百货宣布2022年前要在英国关闭100家门店,将注意力转向线上销售;英国另一家历史更悠久的零售百货Debenhams则申请了破产保护,宣布进行破产重组。
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国内。从2017年开始,整个中国的零售业态受新生代消费思维和理念影响的程度日益深入。随之而来的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生鲜大卖场商业模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大卖场决策层也开始积极寻求提升产品品质以及个性化服务水平的新方式。
综合来看,大卖场是各种零售业态的有机组合,既要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又要满足附近居民对便利性的新需求。面对来自生鲜便利店的挑战,许多大卖场在决定各种商品品类所占比例时,更加注重全面考虑附近居民在消费品类和频率上的需求,同时把线上和线下也进行了合理区分。换言之,就是决定哪些产品在线上销售,哪些产品在线下销售,缩小卖场所需的合理面积,进而减低大卖场的租金、人员等成本。
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规模较小的卖场越来越多。无论是从供应链角度出发,还是从运营效率角度考虑,商家都有必要在某一区域集中开店,而一个区域内卖场的数量相对有限,开小型卖场则更为灵活,更容易形成规模。对于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来说,小规模的卖场货物摆放相对集中,这有助节约场地资源。
如今,在新零售的推动下,几乎所有的零售企业都在探讨创新、实践创新,而要想使传统大卖场迸发出新的活力,就更需要注重创新所起到的作用,这种创新可能体现为生鲜销售模式、储运模式的升级等方面。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苏宁易购再次对线下优质零售资源发起进攻,阿里、腾讯、苏宁等巨头在大快消零售中已成“三国杀”局面。时间进入“新零售”概念提出的第三年,实体零售业态进行数字化改造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国内零售快消领域、生鲜市场等或许会迎来新一轮的赛跑。而传统大卖场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长远健康发展,还需要跨过多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