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500GB | 缓存容量:8MB | 接口:S-ATA II |
盘体尺寸:2.5(寸) | 型号:WD5000LPVT | 转速:5400(rpm) |
品牌:西部数据 | 质保:三年 |
西部数据在本月12日推出旗下新款笔记本硬盘——超轻薄的WD Scorpio Blue 7mm本盘产品,型号WD5000LPVT,采用单碟500GB设计,包含500GB和320GB两种容量,转速5400RPM,缓存8MB。要知道目前主流笔记本硬盘标准厚度均为9.5mm。
该产品重点针对英特尔超极本用户群体,其一是顺应超轻薄的趋势,其二也是在这种轻薄的基础上提供尽可能大的存储容量。
其实日立早在2010年12月便发布了单碟500GB、7mm厚度的本盘,名为Travelstar Z5K500,不过西部数据现在推出也为时不晚,要知道现在还有很多使用9.5mm厚度500GB硬盘的笔记本电脑。基于第六代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产品的推广仍然任重道远,不过这其中原因也在于目前这类硬盘的产量依然不大。
●纤薄可不是机械硬盘的强项
然而纤薄绝非机械硬盘的强项,固态硬盘能够成为超极本的绝配,抗震性和性能都不是第一要素,能够在可观的容量的基础上做到极致轻薄,才是固态硬盘应用于超极本的最大价值。
对于超极本这种对厚度有严格要求的产品来说,mSATA固态硬盘已经成为最佳装配,不但其厚度在5mm以下,外形结构更不受限于标准驱动器形式硬盘的舒服,可以做到完全依照设备的需求而定制。
相较之下,7mm厚度的笔记本机械式硬盘已经是当前的最低标准,然而这并不代表它会成为机械硬盘的极限。在4月份的英特尔IDF会议上,我们看到了,西部数据当前正在利用机械硬盘向纤薄发起冲击,5mm厚度的机械硬盘正在研发之中,并在今年年底正式成为标准,并预计到2015年1TB机械硬盘将可用在15mm厚度的超极本上。
显然,我们本次要讨论的问题绝不仅仅只是新产品的性能表现,很多产品小小的性能提升不过是为了满足玩家心理或者是厂商宣传。性能固然重要,但我们现在需要追求一些额外的东西。
首先说说前面提到的第六代垂直记录技术,但如果我们就此把话题引向2010年磁记录密度首次突破每平方英寸600Gb大关的时候,未免显得太过怀旧。我们不妨看看各家硬盘厂商在过去一年里都做了什么。
●第六代垂直记录技术硬盘遮遮掩掩
对于台式机硬盘来说,日立最先在去年9月推出了7K1000.D系列硬盘,但可惜其出货量以及产品线的布局都显得有些不足。
希捷新一代单碟1TB规格Barracuda系列硬盘目前非常吃香
目前来看最成功的莫过于希捷,单碟1TB规格的新一代Barracuda(网购最低价 409.0元)硬盘目前已经遍布全线产品,也成为目前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西部数据方面紧随其后于今年1月默默地发布了基于单碟1TB规格的WD10EZRX绿盘产品。
西部数据单碟1TB绿盘WD10EZRX
2.5英寸笔记本硬盘方面,三星于去年6月最先发布了9.5mm厚度的Spinpoint M8 1TB硬盘,编号HN-M101MBB,随后是西部数据于7月推出了型号为WD10JPVT的9.5mm厚度1TB蓝盘,日立直到今年3月才推出了同样规格的Travelstar 5K1000系列。目前这一阵营唯独缺少希捷,当然这也在于各家的产品策略。
西部数据9.5mm标准厚度双碟规格1TB笔记本硬盘WD10JPVT
虽然新的产品层出不穷,但市场普及尚需时日,目前主流笔记本电脑的最高配备依然是750GB容量硬盘。但此外我们从各家推出的新一代笔产品来看,目前基于第六代垂直记录技术的笔记本硬盘尚未提供7200RPM的产品,清一色的5400RPM规格无法满足那些渴望性能和容量两者兼得的用户,尽管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HAMR能否让机械硬盘继续“廉价大容量”?
固态硬盘在PC中的逐渐普及似乎让机械硬盘如临大敌,容价比几乎成为了机械硬盘的最后救命稻草。虽然现在来看两者在容价比方面的差异还非常巨大,但近年来机械硬盘容量的增速正在放缓是个不争的事实。这更多在于当前的垂直记录技术即将达到极限,所以我们最近越来越多地开始谈论新一代HAMR技术。
一个多月前希捷公布了HAMR技术的最新进展,已经突破每平方英寸1Tb的磁记录密度。不过希捷也同时表示,受限于技术问题当前机械硬盘的容量增速确实放缓,但在未来数年内,机械硬盘依然能保持着自身容价比的优势。
消费者自然不必关心固态硬盘会不会取代机械硬盘,但至少磁存储技术是不会被取代的。就目前而言,研发下一代磁记录技术仍是摆在希捷和西部数据眼前的首要任务,容价比仍是存储设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颠簸的车上千万别用电脑?
我们刚刚也提到抗震性,似乎超极本这种便携性极佳的设备就更要强调抗震性能。笔者发现最近有些人在讨论火车上是不是尽量不要使用搭配传统机械硬盘的笔记本电脑,换句话说,如果是固态硬盘,你就可以不必担心火车上的任何颠簸了。
后半句话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前半句话可稍显就片面了。你以为机械硬盘在颠簸面前不堪一击吗?发展了数十年的机械硬盘在保护策略方面一点没有长进吗?很多人总想通过一些常规和非常规的手法来凸显固态硬盘的抗震性,最终打击的却是消费者的心。
这样的应用环境会对硬盘带来致命性影响吗
其实现在回想一下,有多少机械硬盘是因为颠簸、冲击而损坏的?显然来自硬盘自身质量因素导致无法启动、无法识别的现象要多得多。
●机械硬盘可以耐受350Gs的冲击
在4月份的英特尔IDF会议上,一次关于“提升超极本相应能力”的技术课程引述了如下的实验数据:机械硬盘可以承受350Gs的冲击,这意味着硬盘可以从0.6米高处跌落到水泥板而不需要缓冲垫。
而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遇到冲击时,什么部件会在机械硬盘之前损坏呢?把一个不带套子的笔记本电脑从1米高处扔到地毯上,液晶屏可能会损坏,但是硬盘却没有问题。
当然,这其中的问题在于,火车上的颠簸是频繁持续的而不是单次的,虽然不会产生致命性影响,但是可能会频繁达到设定阈值,激活硬盘的自我保护,影响使用感受。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目前英特尔极力推广混合硬盘的概念,利用SSD作为缓存,让机械硬盘的转动不再那么频繁,从根本上减少这种硬盘保护操作的频度。
新款的西部数据WD5000LPVT硬盘宣称可以承受高达400Gs的冲击,这也来自于7mm超薄设计带来的更轻的重量。而官方也表示“通过停止磁头,我们有效地使硬盘抗冲击能力提高一倍,将来的设计很少或者不可能出现因为冲击而丢失数据”。
笔者的观点是,我们自然要注意日常使用中的颠簸,但绝不意味着机械硬盘面对这种颠簸时不堪一击。
从一年多以前的硬盘评测开始笔者便不遗余力地重复“高级格式化”技术。4KB扇区高级格式化(Advanced Format)从2年开始成为热门话题,当然业内提出的时间相当之早。硬盘进化到4KB扇区格式,会对目前的系统格局产生一定颠覆性作用。此外,从2011年开始所有新推出的硬盘均会采用4KB扇区格式。
●为什么引入4KB高级格式化技术?
我们知道硬盘内部存储的最小单位是扇区,传统的硬盘这一扇区大小都是512byte,同时每512byte都要有40byte空间作为ECC校验区。而硬盘在进入垂直记录技术时代后,这一扇区格式被保留了下来。随着硬盘容量的不断增加,所需要的校验区域也就越多,无形之中减少了用户可以使用的空间。
另外,容量的增加也使得磁密度变大,这样就造成了磁头读取时的信噪比(SNR)变大,因此在操作中就更容易出现读取错误。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就需要设置更多的校验区间来反复地进行校验,这同样会使可用空间进一步减少,介于校验操作的频繁也会使得性能产生下降。所以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改变扇区格式,增大扇区容量,这也就催生了4KB扇区格式的应用。
相比之下4KB扇区格式只需要100byte的校验区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扇区间隙所占用的磁盘空间,据悉其幅度可在7%到11%之间。
●从512Byte过渡到4KB会遇到哪些问题?
可惜的是,我们目前系统从底层依然按照512字节的扇区大小进行数据的访问操作,所以在硬盘方面就需要进行一个映射操作,将4KB扇区硬盘模拟为512字节进行运作。但是必须保证原有的扇区逻辑块起始地址和4KB物理扇区相“对齐”,否则要进行“读取-修改-写入”的操作,严重影响硬盘效率。
数据统计,没有采取任何“对齐”的对策,硬盘性能会下降30%~40%。操作系统方面,目前仍为主流的Windows XP下所有分区都不能够和4KB扇区对齐,因为其第一个分区是从LBA 63(第63个512byte扇区)开始的。简单来说,63不能整除8。而目前最新的Windows 7已经提供了对4KB扇区的支持,直接在Windows 7系统下进行格式化操作即可“对齐”。
●西部数据的解决方案WD Align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家厂商都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西部数据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分区校准工具WD Align进行软件模拟,但这依然需要消耗额外的时间和处理步骤,倘若用户忽略了这一步骤,会造成硬盘降速甚至卡死的问题。
硬盘上所标注的Windows XP使用说明
在新款的WD5000LPVT的标签上依然印着Windows XP系统的使用说明,Windows 7用户自然无需多虑。目前在售的笔记本电脑都预装Windows 7系统,DIY用户如果对硬件有一定认知,应该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而如果是一些专业用户认为高级格式化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的话,那只能等待时间的印证了。
测试使用了P67平台,搭载最新的英特尔Rapid Storage Technology驱动,它提供了对容量超过2TB的硬盘的支持。此外测试中关闭所有CPU的智能降频和节能选项,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