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类别:卷轴画 | 作者:(已故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近現代“海上画派”書畫大師)吳湖帆(1949年绘)、胡佩衡、何香凝、吴镜汀、丰子恺、王禔、钱瘦铁、陈缘督、陈半丁题跋。 | 尺寸:【畫心尺寸】103 X 50厘米 |
材质:設色水墨紙本。 | 加工定制:否 | 【立軸尺寸】:234 X 76厘米。 |
工艺:纯手工繪製,絕非印刷品! | 制作方法:纯手绘 | 品牌:五瑞文化传播艺术网。 |
装裱:細綾旧裱立軸,旧軸頭,可以直接懸掛(如圖)。 | 题材:山水画 |
本公司淘宝网店铺名是:龙韵阁(http://shop35271400.taobao.com),有新品上架,欢迎您的光临惠顾!
【特别公告】:本店所售字画、藏品都是多年以来在全国各地古玩市场、旧货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商店、私人收藏家及一些画廊画店里陆续收购回来的精品、珍品,请您放心购买!本店存有大量名人字画(高仿、老仿、名家真迹),货源充足,价格合理,可以长期为您供货,欢迎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画廊、画店、书画艺术品经销商、古玩商、拍卖会和收藏家等个人和机构来电洽谈、选购,联系电话:15866649168,本公司将竭诚为您服务!
| 名家字画:(已故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近現代“海上画派”書畫大師)吳湖帆(1949年绘)、胡佩衡、何香凝、吴镜汀、丰子恺、王禔、钱瘦铁、陈缘督、陈半丁题跋《峒关蒲雪圖》細綾旧裱立軸。(纯手工繪製,絕非印刷品!)
|
|
|
【藏品詳情】
【畫名】名家字画:(已故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近現代“海上画派”書畫大師)吳湖帆(1949年绘)、胡佩衡、何香凝、吴镜汀、丰子恺、王禔、钱瘦铁、陈缘督、陈半丁题跋《峒关蒲雪圖》細綾旧裱立軸。
【年代】近現代,已丑年(1949年)。
【材質】設色水墨紙本。
【性質】纯手工繪製,絕非印刷品!
【立軸尺寸】234 X 76厘米。
【畫心尺寸】103 X 50厘米(不包括题跋尺寸)。
【印章】吴湖帆(朱、白文);倩庵(白文),另有很多名家的题跋和他们的多枚印章。
【品相】有些老痕跡、霉斑(品相如圖)。
【包裝郵寄】精緻、安全、防潮的包裝郵寄發貨(用高檔書畫專用盒包裝郵寄發貨)。
【藏品來源】多年以前在古旧物市場購得。
【書畫家簡介】
【吴湖帆】(1894年——1968年)已故近现代“海上画派”书画大师、著名书画鉴定家、收藏家。他是著名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杨仁恺的老师。吴湖帆早年与溥濡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生前曾担任故宫博物院评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等职。吴湖帆名倩、又名万,号倩庵、别署丑簃、翼燕,齋名“梅景书屋”。江苏省苏州人。20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其实已远超出他作为一名山水画家的意义。祖父吴大瀓是清代晚期大收藏家,收藏金石书画,富甲海内。吴湖帆亦精鉴藏,工诗善画,于苏沪艺坛,影响至钜。历任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书法篆研究会会员、西泠社社员等。吴湖帆擅画山水、花卉、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深具支烟缥缈,泉石洗汤之致,其青绿山水尤为世所重。作为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种现象。其代表作有《峒关蒲雪图》、《庐山小景》、《写米芾诗意》、《芙蓉映初日》等。出版有《梅景书屋画集》、《梅景画集》、《吴氏书画集》、《吴湖帆画辑》、《吴湖帆画集》等。1968年文革时期被红卫兵抄家,文物被强行装走数卡车,病中吴湖帆在医院悲痛绝望自尽。
【吴湖帆书画艺术特色】吴湖帆工山水、擅书法,亦擅松、竹、芙蕖。初从清初“四王”入手,继对明末董其昌下过一番工夫,深受宋代董源、巨然、郭熙等大家影响,画风不变,骨法用笔,渐趋凝重。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设色深具烟云飘渺,泉石洗荡之致。
吴湖帆山水画最有特色,当他挥毫时,先用一枝大笔,洒水纸上,稍干之后,再用普通笔蘸着淡墨,略加渲染,一经装裱,观之似出岫延绵,不可方物。有时画鸟、画牛,更以稀见为贵。有一幅《五牛图》长卷,牛或仰或俯,或回顾或正立,非常得势,线条又复刚柔相济,确是精构而成。
书法临宋徽宗瘦金书,后得米芾“多景楼诗卷”真迹,开始专攻米芾,题画字体不是宋宣和,便是米襄阳。
吴湖帆又精于鉴赏,家藏宋拓欧帖凡四,故其居为“四欧堂”。一般收藏家,多请其鉴别真赝。尤其古画,经他一览,立辨真伪。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徐邦达、杨仁恺都是他的弟子。吴湖帆作书画,必自己磨墨,人问其故,他说:“自己磨墨,不但掌握浓淡,亦是构思大好时光”。
吴湖帆受家学熏陶,酷爱艺术。13岁学画,初从“四王”、董其昌入手,继而上探五代、两宋以及元明诸家。他一面悉心观摩家藏历代名迹,一面遍游名山大川,把师古人和师造化结合起来,从而在艺术上形成缜丽丰腴、清隽明润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融米芾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于一炉,并结合自己的意趣,自成一格,具有个性特色,从而成为沪上最享盛名的一位书画家、鉴赏家,与赵叔孺、吴待秋、冯超然被誉为“海上四大家”。又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画坛有“南吴(湖帆)北张(大千)”之誉。张大千平生佩服的“两个半画家”中,第一个就是吴湖帆。
吴湖帆富于收藏,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收藏家之一,藏有金石书画1400多件。一是来自祖父旧藏,如吴大瀓遗留下来的周代邢钟和克鼎,吴湖帆极为喜爱,名其室为“邢克山房”,吴大瀓生前特别珍爱的古印40余方、官印50余方、将军印28方,后亦为吴湖帆收藏。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虞恭公碑》亦为吴大瀓家旧物;二是来自夫人潘静淑的家藏,潘静淑的曾祖潘世恩是清道光时宰相,伯父潘祖荫是清光绪时军机大臣、工部尚书,其“攀古楼”所藏文物富敌东南。潘静淑过门时,嫁资中有宋拓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三帖,加上吴大澄旧藏《虞恭公碑》,因此集欧阳询四本名帖于一室,吴湖帆十分珍爱,遂将家中厅堂命名为“四欧堂”;并且名其长子为孟欧、次子为述欧、长女为思欧、次女为惠欧,以应符“四欧”。潘静淑30岁时,岁逢辛酉,与宋景定刻《梅花喜神谱》干支相合,其舅潘仲午即以所藏《梅花喜神谱》为寿。于是吴湖帆又额其寓所为“梅景书屋”。潘静淑奁中又有先世御赐玉华砚,洁如堆雪,润若凝脂,夫妇两爱同生命,即命其室为“玉华仙馆”。三是吴湖帆本人收集之珍品。他购得隋《董美人墓志铭》碑帖,珍爱之至,特辟屋珍藏并取名“宝董室”。他平时将此碑帖随身携带,须臾不离,有时睡觉也挟册入衾,并曰“与美人同梦”。他爱碑入迷,竟以碑为“妻”。他还千方百计搜罗清代的状元写扇。有的出高价收买,有的用极珍贵的藏品与人交换,历时20年之久,获得75柄,形成他的收藏特色之一。他所藏的历代名画甚多,如北宋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宋宁宗后《樱桃黄鹤图》、宋梁揩《睡猿图》、宋王晋卿《巫峡清秋图》、宋赵构《千字文》、宋画《汉宫春晓图》、刘松年《高山四皓图》、宋拓《梁萧敷敬太妃墓志》、宋刻《淮海长短句》、元倪云林《秋浦渔村图》、元吴镇《渔父图》、元王蒙《松窗读书图》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吴湖帆学识渊博,精于文物鉴定。民国27年(1938年),上海汲古阁主人曹友卿携刚购买的一张破旧的《剩山图》请他鉴定。他知此画出于名手,经“谈判”将家中珍藏商彝周敦古铜器换下了这个残卷。后与故宫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图》影印本一对照,竟然是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前段。他还在破画堆中发现了一幅题款“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字样的山水画,既无前人的收藏印章,也未见过著录,但经他考证,这画竟也是元代著名书画家大痴道人黄公望的晚年真迹,他即以重金购得,精心装裱,抢救保护了这幅珍贵书画。
【题跋者簡介】
1897年何香凝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1902年变卖嫁妆资助丈夫留学日本,同年冬相继东渡。1903年春入东京女子美术大学习日本画,同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为革命的需要绘制和刺绣军旗、符号、告示和**票图案等。辛亥革命后在广州受岭南画派影响,作水墨山水画。20年代末常画寒冬不谢的梅菊和百岁长青的松,在上海、香港举办画展。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何香凝与宋庆龄、毛泽东等人通电讨伐蒋介石,1929年愤然与蒋介石决裂。1929年去法国巴黎。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以后立即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柳亚子、经亨颐、陈树人等组成“寒之友社”,举办书画义卖展览,慰问支援前线抗日将士。1935年与宋庆龄等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担任全国各界救国会理事。1938年以后,迁居香港,支持宋庆龄建立的中国保卫大同盟,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并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这时期所作多为松梅菊,偶作山水,大都赠送或出售给华侨。香港沦陷后到桂林,以卖画为生,香港光复后又重回香港。抗日战争时期,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从事抗日民主运动。“皖南事变”后发表宣言,严斥蒋介石策动内战的阴谋。1947年参与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从事反蒋独裁活动。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二、三届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没有放下画笔,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她擅画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作品有《狮》《梅花》《高松图》等。何香凝初学画时,就读于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大学。大革命失败后,与经亨颐和陈树人共同组织“寒之友社”,以岁寒三友共勉,其画风颇受岭南画派影响,有深厚的传统素养,格调高雅,又善于吸收西方绘画技法,注重写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960年,继齐白石之后,德高望重的何香凝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开创由女画家执掌中国画坛“帅印”之先河。何香凝长于写意,擅画虎狮、花鸟、山水,尤精梅花,曾作一幅《霜菊寒梅》赠李济深,李济深在画上题诗云:“丹青正可征胸涛,霜菊寒梅节更高,不让南楼称独步,画师还是女中豪。”高度赞扬了她的人品和艺术成就。此外,刘少奇、董必武、周恩来总理、陈毅、谢觉哉、郭沫若、于右任、赵朴初等人也常为其画题诗、题款,他们的题跋使何香凝的书画作品更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物价值。她的书画作品传世不多,收藏价值颇高。何香凝的画风分两类,前期少量作品受日本走兽题材影响,用醒狮、猛虎象征国魂,激励同志振奋人心;后期大部分创作梅兰竹菊等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表现了平和心境。他的书画作品凸现了其政治信仰和人生态度。作为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和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何香凝的一生见证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并以其特殊身份与积极实践,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在她漫长的历史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文稿、书画艺术作品等珍贵资料,成为人们研究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基础文献。
【胡佩衡】(1892年——1965年)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古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是粮商,迁居于北京。已故近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湖社画会”创建人之一,历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评议、华北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画院画师兼院务委员等职。他博识多能,擅画山水,精鉴赏,擅诗文,多著述,在美术教育和编辑出版领域也卓有贡献。
1918年胡佩衡加入蔡元培创办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从比利时画家盖大士学西画,191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并主编《绘学杂志》。1920年北大画法研究会更名为“造型美术研究所”,年轻的胡佩衡被聘为导师。同一年,金城、周肇祥等在北京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胡佩衡成为第一批研究员(学员),在金城等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传统绘画,两年后,相继升为该会助教、评议。1926年,齐白石题胡佩衡《冷庵先生画卷》诗云:“层次分明点画工,启人心事见毫锋。他年画苑三千辈,个个毋忘念此翁。”对他的作品加以称赞。1927年胡佩衡与金荫湖、徐燕荪、陈东湖、惠孝同等发起组建“湖社画会”,编辑《湖社月刊》。1928年解囊出钱为齐白石出版《齐白石画册第一集》。1930年胡佩衡在《北楼吾师逝世四周(年)志感》诗中写道:“四年断梦总成尘,每对秋风一怆神。此日明窗净几处,商量笔墨更何人。”表明胡佩衡与金城的师生情谊。被称为北京画坛“广大教主”的金城,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原则,指导了一大批年轻画家,内中以胡佩衡最年长,艺术成就也最高。胡佩衡还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出版家,先后主编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绘学杂志》、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所的《造型美术》和湖社的《湖社月刊》、1928年出版的第一本《齐白石画册》,特别是《湖社月刊》,从1927年创刊到1937年10年共100期,是20世纪前半叶坚持时间最长的美术刊物之一,始终由胡佩衡主编。该刊介绍了许多古今画家,发表了大量古今绘画作品和画论著作,还旁及书法、篆刻、古董收藏、诗词、青铜研究等,充分显示了胡佩衡宽阔的眼界和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刊物已经成了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珍贵文献。
约1927年前后,胡佩衡的画风渐趋成熟,在继续钻研传统的同时,独立创作增多,艺术个性也呈现出来。此后的作品大抵有两种面貌,一种结构繁复,勾皴细密,大体是从王蒙、石溪、吴历一路画风综合变化而来;一种多湿笔,结构有繁有简,多用泼墨,笔线粗壮,以泼辣奔放为宗,可以看到受沈周特别是石涛的影响。现代著名画家秦仲文先生在谈到1962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胡佩衡遗作展览会”时,用两句话概括胡佩衡前期作品:一是“精细可爱”,二曰“不断致力于继承古人和吸收先进笔精墨妙的技法”;前一句是讲画法风格,后一句是指出它们与传统的密切关联。上世纪50年代以后,胡佩衡为了谋求山水画的新风格,先后到丰沙铁路沿线(1953年)、广西桂林和湖南韶山(1956年)写生。其中桂林写生,以浓重热烈为宗,成为晚年风格的转折点。如秦仲文所说:“写桂林风景,笔意之辣,气象之厚,青黛之浓,丹黄之粲,都显示出奔放雄奇、与年俱老的画境,而达到他所追求的推陈出新的成就。”具体说,这种新风格的特点是:构图简洁,喜取近景特写,不再有山重水复、重峦叠嶂的景象;笔墨厚重,多以强悍的焦墨勾皴点画;喜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如石青、石绿、铅粉、洋红等。概言之,这些作品用重彩而能写意,独树一帜。胡佩衡对自己的“衰年变法”也很满意,有诗曰:“万寿菊黄又一年,衰年变法气冲天。夕阳无限春常在,树茂山崇晚更妍。”胡佩衡的成就,远不止于山水画创作。他博识多能,精鉴赏,擅诗文,多著述,在美术教育和编辑出版领域也卓有贡献。其著作有《山水入门》、《王石谷画法抉微》、《中国山水画布置法》、《中国山水画点苔法》、《绘画随笔》、《胡佩衡画箑丛谈》、《临古刍言》、《冷庵画诣》、《我怎样画山水画》、《山水画技法研究》、《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王石谷》等。这些著作以学画青年为主要对象,融画谱、美术史知识、传统画论、画家研究和作品鉴赏为一,文图结合,深入浅出,可读可临,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出版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这些普及性著作也不乏精辟的见解。如作于20年代中期的《王石谷画法抉微》,有感于对王石谷“昔之人恭敬之如彼,今之人又拒绝之如此”的状况,做客观公允、正本清源的批评。文章从王石谷的艺术历程、临古、论画、各家评说、画派变迁、作品之“佳点”与“劣点”等各个角度,作了全面的剖析,即使今天读来,仍然很精彩。他和其子胡槖合写的《齐白石画法与欣赏》,是第一部记述齐白石画法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吴镜汀】(1902年——1972年)别名吴熙曾,字镜汀,号镜湖,浙江绍兴人,居北京。已故中国近现代著名山水画家,生前担任北京画院副院长、《美术》编委、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理事、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18年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国画研究所学习,曾任国立艺专讲师,北大临时第八班任中国画教授,17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从金城研习临摹古画,随金城及陈师曾赴日参加中日绘画联展。在金城弟子中,其造诣属深湛者。从王翚入手,涉猎宋、元、明、清各家,同时注重写生,将传统与造化熔为一炉,山水清新雅致,意境幽远。1936年升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30年代初,任教于京华美术学院。1954年任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8年参加筹备成立北京画院,任副院长。作品有《秦岭》、《黄山人字瀑》等。出版有《吴镜汀作品选》。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180多部。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弘一法师)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擅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音乐。
丰子恺是中国近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年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与事。
【王福庵】(1878年~1960年)近现代“海上画派”著名书法家、金石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寿祺,后更名褆,字维季,号福厂、福庵、屈匏,70岁后号持默老人,别署印佣、锄石农、罗刹江民,室名糜砚斋、春住楼。浙江杭州人。精金石书画鉴赏。幼承家学,喜爱训诂、词章、金石、书画之学,十余岁便以书法篆刻有声于时。王福庵1904年与丁仁、叶铭、无隐联合发起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王福庵经十年规划、筹建始正式成立,功在印界。年轻时供职铁路,民国初年移职北京印铸局技正,与唐醉石、冯康侯等共事,负责篆铸各地官印,更兼职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编订画册。1930年南归,定居上海四明村邨,埋首艺事,鬻书治印以自给。篆刻以细朱文多字印名冠当代,时与吴昌硕、赵叔孺有并美之誉,海内外求刻者纷至沓来,户限为穿。中岁患病,伏案不便,间或在藤榻上取仰姿刻石;晚岁手颤,惟起床后一段时间可以临池,故所作多在此时。建国后,王褆受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60年3月2日因肺炎逝于上海。
王福庵平生治印极多,好蓄青田佳石,暇则刻以自存,尝将毕生所制精品三百余枚捐赠上海博物馆,去世后又由家属将所藏字、画、碑、版、印数百种捐给西泠印社,以后学。王福庵著有《说文部属拾异》、《糜砚斋作篆通假》及印谱序跋多种。刻印以浙派为质,兼取皖派之长,精研六体,追踪秦汉,于整饬中见浑厚之致。书工诸体,隶书取法汉《曹全》、《礼器》、《张迁》诸碑,结字匀整,方中带圆,秀润典丽,风致翩翩。金文、小篆规整匀净,温润劲健;楷书学柳,参入篆隶之意,从容潇洒,瘦中寓腴,亦自成一格。
【钱瘦铁】(1897年——1967年)已故近现代“海上画派”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中国画会创始人之一、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擅画松柏、山水画。名崖,一署崖,以字行,一字叔崖,号瘦铁,别号数青峰馆主、天池龙泓斋主等,曾被誉为“江南三铁”(吴昌硕称“苦铁”、王冠山称“冰铁”)之一。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无锡县鸿声里人。早年家境清寒,14岁入苏州汉贞阁碑帖铺当学徒,得识郑文焯、吴昌硕、俞语霜等名家,向他们学习书法、篆刻和绘画。郑文焯曾为其书斋署名“瘦铁宦”,故自号瘦铁。19岁自苏至沪鬻艺谋生,是吴昌硕主持的“题襟馆”书画会会员。当时他的篆刻已为人称誉。民国11年(1922年)3月,应日本名画家桥本关雪之邀赴日本,在京都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览,备受赞赏。日本篆刻家耄宿长尾甲为他在日本出版的《瘦铁印存》题诗云:“六书缪篆费经营,金薤琳琅布字精。腕底籀斯奔赴处,操刃戛戛自然成。”他还与桥本关雪等著名书画家共同组织“解衣社”书画会,以交流书画篆刻艺术,其间又先后参与于右任、黄宾虹、吴昌硕、刘觉民、孙雪泥、郑午昌、贺天健、刘山农等组织的停云画会、蜜蜂画社、中国画会等美术团体。民国13年返沪,应刘海粟之聘,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国画系主任。并主编出版《美术生活画报》 和《国画月刊》。民国24年携家眷侨居日本。民国26年,日本《书苑》杂志创刊时,他受聘为顾问。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力助郭沫若回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被选为上海美术会监事。上海解放后,钱瘦铁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他的山水画近石涛,所作笔墨苍润,气势雄浑,画风朴拙,有生活 气息;花卉似沈周、徐渭,设色沉着古艳,着墨苍秀,常以篆书法写干枝,以草书法圈梅花,风骨劲峭。其篆书拙朴醇厚,沉逸潇洒;隶书萧疏奇宕,不受绳墨;草书用笔拙重而凝练洒脱。其篆刻取周秦金石文字之神韵,熔铸入印,自创一格。人谓得“郑文焯之雅,吴昌硕之古,俞语霜之苍”。代表作品有《松鹰图》、《旭日东升图》等(珍藏于上海中国画院)。“文化大革命”中他备受折磨,于1967年含冤去世,终年70岁。他的学生有当代著名书法大师刘田依、著名旅美画家汪大文等。他的书画篆刻作品已结集成《钱瘦铁画集》、《瘦铁印存》等出版。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迎春书画拍卖会(第49期)一幅《松林夏山图》以27500人民币成交;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6年嘉德四季第2期拍卖会一幅《黄山松图》估价6000——12000元,经过激烈的竞拍,最终以44000人民币成交,时隔多年的今天,他的画价格早已翻了很多倍,其作品升值空间巨大。
【陈缘督】(1902——1967)已故近现代岭南籍著名人物画大师、连环画画家。原名陈煦,字缘督,号梅湖,齋号養木齋主,广东梅县人。1917年从金北楼学画,1923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1926年参与创办湖社画会,为副总干事,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辅仁大学美术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讲师、教授,曾当选北京新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自幼习画,勤奋好学,聪颖过人,上手极快,山水、花鸟、翎毛、人物无一不能,其师见此点拨说:“术业有专攻,人物较难,不如就专攻人物画吧。”从此陈缘督便一心扑在人物画上不能自拔,擅长中国画、连环画,尤擅人物,其画作在日本和欧美多次举办展览、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陈缘督作品曾获得金牌。《徵民夫》入选第一届全国美展;其他作品有《看谁识字多》、《焦裕禄》等。
陈半丁1876年(清光绪二年)5月14日出生。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坎坷,为谋生,14岁就在兰溪一店当学徒。15岁在转至钱庄学徒中开始接触笔墨,自此一发不可收,自言当时“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19岁时随表叔吴石潜(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到上海于严小舫之小长庐馆拓印为业。20岁时在上海与任伯年、吴昌硕相识,后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画花卉、山水、人物、走兽,以写意花卉最知名。除任伯年、吴昌硕外,又师法赵之谦、徐渭、陈淳,吸收明清各家画法而独树一帜。作品笔墨苍润朴拙,色彩鲜丽、沉着,形象简练、概括,讲求诗书画印的相互作用,兼善摹印。
陈半丁擅长花卉、山水画,亦擅书法、篆刻。写意花卉师承任伯年、吴昌硕,又师法陈淳、徐渭、石涛、李复堂、赵之谦诸家。书法以行草见长。作品有《卢橘夏熟》、《高枝带雨压雕栏》、《惟有黄花是故人》等。1956年在北京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有《陈半丁画集》、《陈半丁花卉画谱》行世。
陈半丁花卉、山水、人物兼擅,以花鸟、山水画最为著名。陈半丁是“运古派”的高手,他“一方面研究古法不遗余力,一方面发挥个性,表现自我,务以古人成法,运以自然丘壑,加以个人的理想化,造成一种与古不背,却与古不同的,不即不离的绘画。”
陈半丁的花鸟最初学习吴昌硕、任伯年。在他1908年所作的《秋花秋食》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任伯年的影子。他“1924年所作《墨牡丹》扇,大体上都不出缶老规范:花以吴氏的点法写成,枝叶都力求朴厚拙重气息,题字也是一派吴氏风貌……1925年所作的《牡丹图》轴与缶翁几可乱真,花、苞、叶、枝干及数墨点都极为神似,也见功力,只不过花朵将缶翁的圆点变成长点,石头略逊之”。来京后他由专师吴昌硕、任伯年而溯源青藤、白阳、八大及扬州画派、金陵画派。陈半丁临习徐渭的作品很多。
作于1956年的《水墨葡萄》是“只求神似不求圆”,笔法恣意,水墨淋漓,完全是徐渭式的狂放不羁。而1943年创作的《临徐青藤花卉册》画面中的物象并不完全背离真实,造型简约而严谨,是将青藤白阳融于一体的感觉。对于同一题材,陈半丁是广师博览。比如他画梅花题材的作品,1932年创作的《梅花扇》笔墨古雅,受金农的影响。1935年所作的《花卉四条屏》中的梅花条可见他对于汪士慎、赵之谦的学习。1940年的《梅花竹石图》中的梅花,有八大的韵致。他还有大量吴昌硕风格的梅花作品,比如1962年创作的《梅、石、水仙》与1964年创作的《牡丹梅花》。他的花卉画造型严谨,如“菊叶是怎样长的,梅花枝干是怎么生的,都合乎它的生长规律。凡那些‘笔不到处’往往已经‘意到’”。“他善画牡丹、菊花、紫藤、荷花……常以洗炼、概括的笔墨和艳丽沉着的色彩,表现不同环境气候下花卉鸟兽的不同容貌和姿态。其笔墨苍润朴拙,含蓄有力,构图上讲究诗书画印的相互作用,统一中有变化”。陈半丁的弟子尤无曲回忆道:“陈先生从传统中来,他画的是陈白阳再加吴昌硕。”陈半丁既师法古人笔墨,又深谙民众的审美心理,将文人高雅笔墨与世俗人情,以及市民的审美喜好相结合,因而他的花卉作品雅俗共赏。“但有时关注形似使他放不开手脚,故有人称其画为‘小写意’;有时留恋色彩的浓艳与真实,难免使画作‘失去魂魄,五色无主’”。
20世纪初的山水画家不再甘于临摹“四王”,往往由“四王”上溯明代、宋元乃至五代诸家,同时临习“四僧”,“扬州画派”的风气盛行一时。陈半丁置身其中,山水画走的也是相同的路子,由“四王”入手,主要师法石涛,于石涛画风中加入宋元古意,形成个人苍润秀美,简约疏放的面貌。从其早年所作的几幅绢本山水中可以了解他从临习“四王”入手,只是早年的作品稍欠笔力。其作于1948年的《竹溪清话》,1949年的《拟郭河阳〈秋山图〉》,都是一派宋元人气象。有趣的是他一幅作于1935年的《山水画》中题道“略师梅道人”。画面中一派南国景色,近景是湖边石岸;中景是柳堤及茅屋、人物,中景右侧有间茅舍,一捧物童子从茅屋中走出,中部茅舍外有三人围坐,岸边的柳树枝条在微风的吹拂下飘向一边;远景是远山。相对于传统的“三段式”构图方式,此幅作品中的近中远景呈三条平行线。画中的山石以湿笔画出,虽用湿笔,但不含混,笔路清晰。梅道人吴镇向来以湿笔重墨画山水,构图奇险。此幅作品构图新颖、奇而不险,画中颇具宋人笔意,画风古雅清新,与吴镇似无太大关系。
陈半丁1930年创作的《浔阳琵琶》中题道“略以大涤子法写之”。此作品“既汲取原济讲究墨法,纵横跌宕的气势,又善于结合元、明两代文人山水的蕴藉温润”。1908年的《临清湘山水册》和1910年的《临大涤子山水册》,选取了石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临清湘山水册》画面多选取近中景,用笔紧致,用墨水气淋漓,将沈周、石涛、宋元风格相杂糅。《临大涤子山水册》构图复杂,用笔较前作细碎,学石涛的干笔皴法,但整幅画作山石树木的造型又不全似大涤子,他是在有技巧的巧妙地学习石涛。其画于1965年的《隔浦群山》与画于1943年的《石桥观瀑图》,都是“意在董巨之间”。但是1943年的作品中石涛的痕迹似比董巨更为明显,画面中“用了许多大墨点来强调画面上的一致性”。在山石的造型上采用石涛的方形的山石结体形式。1965年的《隔浦群山》采取高远构图法,画面境界开阔,山头以焦墨点苔,山石用干笔皴擦,设色古雅,得董巨“平淡天真”意味。
陈半丁是一个“兼宗数家者……能兼蓄并收,不限一格,不拘一隅……能脱去一个人的羁绊采取众人的所长,因所习既多,自然能将名家于不知不觉中参合为一,以形成自己的面目”。陈半丁的花卉主调是“陈白阳再加吴昌硕”,他将吴昌硕、赵之谦金石书法的苍劲寓于画中,将华新罗的清俊,金冬心、汪士慎的疏放掺杂进去,同时习得青藤、白阳的水墨淋漓,所以他的花卉画中少了几分吴氏横扫千军的霸气,多了几分俊秀清新润泽,老练而不重拙,清秀而不怯弱。陈半丁的山水画主要习石涛,但是在石涛中加入宋元高古意趣,同时将石涛的笔法、墨法加以简化,形成一种更为疏放古雅的个人风格。
陈半丁的临习对象乃是当时社会、当时画坛的某一派的共同选择。当时的画坛“革新派”与“传统派”正在进行着激烈的论争,看似热闹非常的画坛其实只有两种选择。“画家在选择画风时,并不是全然自由的……各类型绘画在渊源上的复杂性……画家风格的选择早已形成一套理论结构,不同风格意味着不同的深度内涵”。作为“平常谈艺,没有不提到‘缶老’的”吴昌硕亲授弟子,陈师曾和金城的好友,他当然选择了金石派与传统阵线。
但是,作为20世纪初期到中期北京画坛的领军人物,将海派画风带入北京画坛的先锋人物,今天的人们忘却了他曾有的辉煌及艺术的成就。陈半丁绘画的艺术价值在当代艺术市场上被低估,这既有因研究的空缺所导致的认识空白,也有因宣传不够导致的知之甚少。但面对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画坛,一个呼唤传统回归的当代,陈半丁绘画的艺术价值更值得被重新认识。
陈半丁书法艺术:陈半丁书工四体,行书深得米元章韵趣,颇负时誉。治印遵缶翁钝刀之法,然篆法、章法略异,浑厚高迈,一洗时人浮媚险怪之习,曾见所刻『徐荷』一印印跋云:『自来刻印,未有不从秦汉,不然,学无根源。』又在『倬厂八十後所作』印边跋中云:『汉印重白文,方圆粗细并用,老缶後知者鲜矣。』印旨如此,而所作亦随之。寿石工《杂忆当代印人》诗,其一首为合咏半丁、白石者,诗云:『敬涤堂中六博新,借山馆外绝嚣尘。钝刀利刃余清事,扁虬圆齐与陈。』陈齐并称,推崇可见。新中国成立後,被推举为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虽年登耄耋,仍体健身轻,挥毫作画无倦容,创作热情甚高。
“五瑞轩”郑重承诺:绝不出售印刷品、垃圾画!诚实做人,信誉至上!您所购的物品总让您觉得物超所值,本店在上海鉴古斋文物商店购进一批古旧字画,画上都盖有"上海鉴古斋文物商店鉴藏印",我会陆续上传网上,欢迎新老客户选购我的这类物品。
敬请买家出价购买前必读:
1、**五瑞轩**对藏品、字画的描述(包括缺陷)力求详实,所刊照片均为实物拍摄,若有色差,以原物为准!本店绝不出售垃圾画、水印品、印刷品,敬请您放心购买!若发现实物与图片不符,可无条件退款!(包括来往邮费)。
2、买家请于竟拍前仔细审视、自行鉴定(或请鉴定家帮助鉴定),如有不清楚的问题请您及时向卖家提问,我会及时给您回复。本店谢绝出价购买后以任何理由不交易或讨价还价。
3、请尊重**五瑞轩**的辛勤劳动与付出,请买家成交后务必与2日内与我联系、7日内完成付款完成交易!否则,坚决投诉到底!差评!因卖家在阿里巴巴做生意是要交费用的,五瑞轩谢绝无交易能力者或只拍不买者参与竞拍,敬请谅解!谢谢!!
4、一次购买两幅以上您只需付一幅的邮费即可(仅限国内)。
5、本公司竭诚为国内和海外的收藏家、画廊、画店、古玩店、工艺品店、拍卖公司、文物商店、文物公司、商贸公司、进出口贸易公司提供精美的字画和收藏品,本公司出售的所有字画和收藏品都可以用航空快递运送到世界各地,欢迎新老客户来电来信洽谈业务!
6、本公司诚招各地代理商、加盟商,本着有钱大家一起赚的原则,每个地区、每个城市只设一个代理商,货源充足,欢迎您来电来信洽谈业务!本公司将竭诚为您服务!
公司简介:
| 五瑞文化传播中心创立于2008年,其前身为成立于2006年的东方红画廊,坐落在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美称的城市——泉城济南,是一家专门从事设计、生产、销售字画、工艺礼品和古玩、名人字画艺术品收藏品收购销售经营的企业。五瑞,中国古代五大瑞兽,分别为:龙、凤、龟、麒麟、貔貅。瑞兽有时也称吉祥兽,是指寓意吉祥的动物,可以是现实中实有的动物,也可以是虚构的。吉祥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书画、雕刻为主。五大瑞兽中,除龟外其他四种都为人民所虚化出来的形象,因此从造型上来说各个地方各个时代会有差别。本公司产品远销港、澳、台、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异国客户的喜爱和赞美。 【产品系列】本公司主要从事名人字画古玩艺术品收藏品的销售和以龙、凤等吉祥物、吉祥内容为题材的字画创作、仿古画、工艺礼品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工艺收藏礼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字画、剪纸、刺绣、玉器、名贵木制品、铜制品、水晶制品、高档商务礼品等,产品图案及形状皆为吉祥题材,比如:马到成功、喜上眉梢、事事如意、安居落业、平安多利、长年大贵等)。 【服务宗旨】价格合理,品质优美,顾客第一,信誉至上,服务周到。 【产品用途】家居装饰、个人收藏、酒店宾馆公司等装饰品、商务送礼、亲朋送礼、艺术品经营等,欢迎需要此类产品和艺术收藏品的公司或个人来信来电洽谈业务(批发或零售),也可来样订做。 【主要客户】国内和海外的收藏家、家庭个人、画廊、画店、古玩店、工艺品店、拍卖公司、文物商店、文物公司、商贸公司、进出口贸易公司等。 【企业理念】传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吉祥工艺收藏礼品、中国国画,使其遍布全球。 【公司网址】http://wuruiwenhua.cn.alibaba.com 【联系电话】15866649168 |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