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智造 > 农业 > 食用菌 > 牛肝菌 >
云南特产  品世  300g香蕈牛肝菌  鲜辣味  特色休闲食品
云南特产  品世  300g香蕈牛肝菌  鲜辣味  特色休闲食品
云南特产  品世  300g香蕈牛肝菌  鲜辣味  特色休闲食品
云南特产  品世  300g香蕈牛肝菌  鲜辣味  特色休闲食品
云南特产  品世  300g香蕈牛肝菌  鲜辣味  特色休闲食品
销售热线:

云南特产 品世 300g香蕈牛肝菌 鲜辣味 特色休闲食品

address  云南 昆明市
品 牌: 品世 
单 价: 面议 
起 订: 60 公斤 
供货总量: 10000 公斤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5-01-23
 
 
产品详细说明 收藏此产品
种类:干牛肝菌
品牌:品世
等级:特级
虫蛀率≤:1.0
杂质≤:1.0
水分≤:92.0
灰分≤:8.0
产地/厂家:云南昆明

牛肝菌又叫黑荞巴,有丰富的蛋白质,中医认为对贫血、体虚、头晕、耳鸣有功效,不仅营养丰富,最重要的是烹调后口味异常鲜美,是吃惯肉类之外的别样美味,是真正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以之烧炒,则成菜口感舒畅,味道鲜美,用之煲汤,则菌香溢四座,香郁爽滑,使完美口味、丰富营养与药用价值合而为一。具清热解毒、养血润肺等功效,是秋冬季节养阴去燥的佳肴。对腰腿酸疼、手足麻木、食欲不振、白带过多、小便频繁等症均有良好辅助食疗作用。
基本简介

牛肝菌类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云南省各族群众喜爱采集鲜菌烹调食用。西欧各国也有广泛食用白牛肝菌的习惯,除新鲜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用来配制汤料或做成酱油浸膏,也有制成盐腌品食用。云南省从一九七三年起出口白牛肝菌,销往西欧,极受欢迎,供不应求。[1]

  【别名】黄薰。

  【注解】牛肝菌因肉质肥厚,极似牛肝而得名,是名贵稀有的野生食用菌,为“四大菌王”之一。



 形态特征

  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生于柞、栎等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大腿蘑营养丰富,味道香美,是极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可出口欧美、日本等国,深受外商欢迎。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据分析,100 g干品中含蛋白质20.2 g,碳水化合物64.2 g,热量338千卡,灰分4.0 g,Ca23 mg,P500 mg,Fe50 mg,核黄素3.68 mg.



3相关分类



  牛肝菌科Boletaceae室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的重要一科。下分11-20属,多数可食用。

中国牛肝菌科种类有397种和变种,其中有毒牛肝菌33种,占总数8.3%,如粘盖牛肝菌属,牛肝菌属、粉孢牛肝菌属。

  2主要活性成分

多糖,组成牛肝菌多糖的单糖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和岩藻糖。

  生物碱,从牛肝菌中分离出的生物碱主要有胆碱、腐胺、腺嘌呤等。

  甾醇类化合物,主要是一些麦角甾醇及其衍生物。酸类化合物 分离出的较多,如亚油酸肉桂酸和尼克酸。此外还发现了可以作为色素类物质的酸类化合物,如牛肝菌素A和B,降褐绒菌素A。

  幻觉诱发物 主要是hallucinogens,能引起“小人国幻视症”

4菌种介绍









  牛肝菌云南省牛肝菌类资源丰富,有不少优良的可食品种,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又称美味牛肝菌,生长于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缘地带,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收。

  白牛肝菌,学名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主要别名有大脚菇、白牛头、黄乔巴、炒菌,也称大腿蘑、网纹牛肝菌,属于真菌类。

  美味牛肝菌的子实体为肉质,伞盖褐色,直径最大可达25厘米,1千克重,菌盖厚,下面有许多小孔,类似牛肝,可生食,也可制成干制品。

  白牛肝生长于云南松、高山松、麻栎、金皮栎、青风栎等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带,单生至群生。常与栎和松树的根形成菌根。产于6~10月,温暖地区稍出得早些,温凉、高寒地区出得晚一些。

5营养价值编辑本段

  该菌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等功效,是中成药“舒筋丸”的原料之一;又是妇科良药,可治妇女白带症及不孕症。此外,其水提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阻抑作用,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90%。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牛肝菌类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云南省牛肝菌类资源丰富,有不少优良的可食品种,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又称美味牛肝菌,生长于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缘地带,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收。白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云南省各族群众喜爱采集鲜菌烹调食用。西欧各国也有广泛食用白牛肝菌的习惯,除新鲜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用来配制汤料或做成酱油浸膏,也有制成盐腌品食用。云南省从一九七三年起出口白牛肝菌,销往西欧,极受欢迎,供不应求。黄、黑牛肝菌与白牛肝菌同科,食用方法相同,味道亦近似,近年来也开始组织出口。

  牛肝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腺膘呤、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可药用,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还可用以治妇女白带异常。它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活血、补虚提神等功效。另外,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可见美味牛肝菌确是林中菌类中功能齐全、食药兼用的珍品。经常食用牛肝菌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微循环。

5.1食用方法

  蘑菇宴--干椒黄牛肝菌材料:鲜黄牛肝菌、花生油、盐、味精、干辣椒、蒜。

  做法:

  1.黄牛肝菌洗净,切成片;

  2.将蒜去皮洗净切成小片,干辣椒去蒂去籽切成长段;

  3.锅置火上,注入花生油烧至三成热时,将蒜片与干辣椒段下锅稍炸一下;

  4.旺火热油放入黄牛肝菌与蒜、辣椒爆炒,放入盐、味精起锅。口感:清香滋润,微辣、麻,菌香味醇厚。

  美味牛肝菌:

  学名美味牛肝菌。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生于柞、栎等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大腿蘑营养丰富,味道香美,是极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可出口欧美、日本等国,深受外商欢迎。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

5.2药用价值

  牛肝菌牛肝菌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生于柞、栎等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大腿蘑营养丰富,味道香美,是极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可出口欧美、日本等国,深受外商欢迎。

营养分析

  1.牛肝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

  2.牛肝菌是珍稀菌类,香味独特、营养丰富,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能,特别对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

  3.此外,其水提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阻抑作用,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90%,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是我国远销欧美的著名食用菌。

  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据分析,100g干品中含蛋白质20.2g,碳水化合物64.2g,热量338千卡,灰分4.0g,Ca23mg,P500mg,Fe50mg,核黄素3.68mg.该菌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等功效,是中成药“舒筋丸”的原料之一;又是妇科良药,可治妇女白带症及不孕症。

  另外,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可见美味牛肝菌确是林中菌类中功能齐全、食药兼用的珍品。经常食用牛肝菌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微循环。

5.3药性功效

  牛肝菌具有清热、除烦、养血、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补虚提神及预防多种妇科疾病等功效,还可抑制癌细胞生长、防治感冒。[2]

5.4食用价值

  牛肝菌牛肝菌类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牛肝菌是云南的一大特产。此菌种类繁多,全国约有26种,云南就有22种,其中有11种是云南独有的。为人们喜爱和熟悉的见手青、红见手这类牛肝菌约有14个品种。另外,像黑牛肝菌、黄赖头(黑疣柄牛肝菌)等也深受人们欢迎。牛肝菌味道鲜美,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牛肝菌在云南各地均有分布,产期为每年的6~10月。

  云南省牛肝菌类资源丰富,有不少优良的可食品种,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又称美味牛肝菌,生长于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缘地带,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收。白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每100克白牛肝菌(干)的营养成分如下:

  能量253千卡,维生素B60.06毫克,蛋白质27.8克,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53.3克,叶酸124.4微克,膳食纤维21.5克,维生素A18微克,胡萝卜素108微克,硫胺素0.32毫克,核黄素1.72毫克,烟酸43.08毫克,维生素E4.42毫克,钙2毫克,磷528毫克,1571毫克,钠9.1毫克,镁47毫克,铁9.2毫克,锌5.8毫克,758.8微克,铜1.19毫克,锰3.88毫克。

  云南省各族群众喜爱采集鲜菌烹调食用。西欧各国也有广泛食用白牛肝菌的习惯,除新鲜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用来配制汤料或做成酱油浸膏,也有制成盐腌品食用。云南省从一九七三年起出口白牛肝菌,销往西欧,极受欢迎,供不应求。

  黄、黑牛肝菌与白牛肝菌同科,食用方法相同,味道亦近似,近年来也开始组织出口。牛肝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腺膘呤、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可药用,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还可用以治妇女白带异常。它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活血、补虚提神等功效。

6其他资料



 

6.1采后处理

  牛肝菌

  选菇

  野外采摘的牛肝菌有时会混有杂菌、杂物,加工前要仔细精选,将不同种类的牛肝菌进行分类,分别加工,以保证加工产品的纯正。

摊晾  

  雨天或阴天采摘的菇本含水量高,要在通风干燥处摊晾l—5小时,以降低菇体水分。采后不能及时加工的牛肝菌也应在通风处滩晾。

去杂

  用不锈钢刀片削去菌柄基部的泥土、杂质,去除树枝、落叶、毛草等杂物,提高产品的净度。

分类

  按牛肝菌的种类、菌的大小、菌伞的开放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幼菇、半开伞菇、开伞菇等类别,分类切片加工。

切片  

  用不锈钢刀片沿菌柄方向纵切成片,切片要求厚薄均匀,片厚1厘米左右,尽量使菌盖和菌柄连在一起,切下的边角碎料也可一同干制。切片时不宜用生锈的菜刀,否则会影响干片的色泽,降低品质。

摆片

  牛肝菌切片后要及时脱水干制,干制前必须合理摆片,应按菌片的大小、厚薄、干湿程度分别摆放。晾晒时可将菌片放在竹席、窗纱或干净的晒坪上;烘干时将菌片排放在烘筛上,摆片时切忌堆积、重叠摆。

6.2菌类加工

  牛肝菌







6.3烘烤脱水

  菌片烘烤可用烘干机或烘房,量少也可用红外线灯或无烟木炭进行烘烤。烘烤起始温度为35℃,以后每小时升高1℃,升到60℃持续1小时后,又逐渐将温度降至50℃。烘烤前期应启动通风窗,烘烤过程中通风窗逐渐缩小直至关闭,一般需烘烤10小时左右,采取一次性烘干,烘至菌片含水量降至于12%以下为止。鲜片含水量大时,温度递增的速度应放慢些,骤然升温或温度过高会造成菌片软熟或焦脆。烘烤期间应根据菌片的干燥程度,适当调换筛位,使菌片均匀脱水。

6.4晾晒脱水

  晴天上午摆片干晒,干晒时要随时翻动菌片,使菌片均匀接受阳光照射,在太阳落山前收回摊放在室内。菌片不能在室外过夜,粘附露水会导致菌片变黑,也不允许晒至中途遭受雨淋,最好在当天晒干。

6.5分级与包装

  烘干或晒干的牛肝菌菌片经回软后,根据牛肝菌菌片的色泽、菌盖与菌柄是否相连等外观特征进行分:级包装。出口外销产品可分为4个等级,一级品要求菌片白色、菌盖与:菌柄相连,无碎片、无霉变和虫蛀;二级品要求菌片浅黄色,菌盖与菌:柄相连,无破碎、无霉变和虫蛀;三级品要求菌片黄色至褐色,菌柄与:菌盖相连,无破碎、无霉变和虫蛀;四级品要求菌片深黄至深褐色,允许部分菌盖与菌柄分离,有破碎、无霉变和虫蛀,其余为等外品。菌片分级后先用食品袋封装,再用纸箱包装,运输过程要轻拿轻放,严禁挤压,贮藏必须选择荫凉、通风、干燥和无虫鼠危害的库房。

6.6美味食谱

  牛肝菌汤

  烧牛肝菌

  工艺:烧口味,微辣

  主料:白牛肝菌(干)(350克)

  辅料:柿子椒(30克),猪里脊肉(60克),圆白菜(50克),辣椒(青、尖)(30克),鸡蛋清(10克)

  调料:盐(7克),酱油(15克),大蒜(10克),胡椒粉(1克),淀粉(玉米)(10克),味精(2克),大葱(2克),姜(2克),猪油(炼制)(45克)

  类别:家常菜营养不良调理贫血调理

  烧牛肝菌详细介绍

  制作工艺

  1.牛肝菌去根部,洗净,切成块

  2.红灯笼椒、青辣椒洗净去籽,分别切成块

  3.卷心菜放盐水内腌片刻后捞出切成小片

  4.里脊肉洗净切片

  5.蒜、姜均切片,葱切段

  6.猪脊肉片入碗,加鸡蛋清、味精、胡椒粉、湿淀粉,拌匀上浆

  7.炒锅置中火,注入猪油,烧热,分别下肉片、牛肝菌块滑透,倒入漏勺控油

  8.炒锅留底油烧热,下蒜片、姜片、葱段煸香,下灯笼椒块、表椒辣块炒透,倒入牛肝菌块、肉片、盐、腌卷心菜和甜、咸酱油以及白糖、味精、胡椒粉、肉清汤烧,用湿淀粉勾芡,翻炒均匀,淋入香油即成。

干椒黄牛肝菌  

  材料:鲜黄牛肝菌、花生油、盐、味精、干辣椒、蒜。

  做法:

  1.黄牛肝菌洗净,切成片

  2.将蒜去皮洗净切成小片,干辣椒去蒂去籽切成长段

  3.锅置火上,注入花生油烧至三成热时,将蒜片与干辣椒段下锅稍炸一下

  4.旺火热油放入黄牛肝菌与蒜、辣椒爆炒,放入盐、味精起锅。

  5.口感:清香滋润,微辣、麻,菌香味醇厚。

6.7牛肝菌·中药材

  【拼音名】Niú Gān Jūn

  【别名】见手青

  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华美牛肝菌、红脚牛肝菌、桃红牛肝菌、魔牛肝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etus speciosus Frost.[Suillus speciosus (Frost)Kumtz.]

  【原形态】

  1.华美牛肝菌 菌盖半圆形,后平展,盖宽8-15cm。表面干而平滑,无光泽,玫瑰红色、酒红色,偶尔杂以黄色晕斑。菌肉淡黄色,伤后变蓝色。菌管贴生,蜜黄色,伤后变蓝。柄等粗,上部蜜黄色,基部污褐色,上端具网络。孢子狭纺锤形、长柱状,(11-15)μm&tiMES;(2.5-3.5)μm。 2.红脚牛肝菌 菌盖中凸而平展。盖宽5-20cm。干,初有微绒毛。黄褐色、红褐色、月桂色。菌肉黄色,伤后变蓝。菌柄等粗,基部不膨大,长4-15cm,径2-3cm。黄色、红色、具深红色或朱红色斑点,不呈网状,柄基伤后初变蓝,后变褐色。孢子纺锤形,(12-16)μm×(4-6)μm。 3.桃红牛肝菌 菌盖阔而平展,干,幼时微粘,初有绒毛,后光滑,宽9-16cm。紫红色、玫瑰红色、血红色。菌肉柠檬黄色,伤后呈淡蓝色。菌管柠檬黄色、硫黄色,伤后变绿褐,弯生,近柄处下陷,柄棒状,基部呈臼形,上端具纵长的条纹,中下部有网络,黄色,基部呈玫瑰红色。孢子近纺锤形,两侧近于对称,(11-15)μm&tiMES;(4-5)μm。单生或群生,稀有成簇丛生,多生于壳斗科植物林下。见于7-10月。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4.魔牛肝菌 菌盖宽7-30cm。半圆形,后近平展。干,有时具龟裂。淡灰色或橄榄褐色,有时有粉红色基调。菌肉白色、淡黄色,伤后变蓝。菌管口红色,伤后初变蓝再转黑。柄短而粗,几呈一短臼形,径可达6cm,长约8cm。孢子纺锤形,椭圆形,(11-15)μm×(4-6)μm。



















  【生态环境】:

  1.华美牛肝菌 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下,喜潮湿,易腐烂,8-9月份为盛产季,多见于壳斗科植物林下。 

  2.红脚牛肝菌 单生或群生于坚硬木林下,以壳斗科林为普遍,习见于夏、秋季节。此菌初期呈红色为主的色泽,且大型,易被发现。 

  3.桃红牛肝菌 生于栎林下或林边草地。7-10月现蕾和出菇。 

  【资源分布】:

  1.华美牛肝菌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红脚牛肝菌 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3.桃红牛肝菌 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

  1.红脚牛肝菌含硒(selenium)。 

  2.桃红牛肝菌含甾醇(sterol),脂肪(fat)和氨基酸(aminOAcid),主要的有谷氨酸(glutamic acid),缬氨酸(valine)及脯氨酸(proline)。尚含有硒元素。 

  3.魔牛肝菌从魔牛肝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魔牛肝菌毒蛋白(bolesatine),包含有567个氨基酸,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 000。

  【药理作用】魔牛肝菌毒蛋白具有抑制珠蛋白合成的作用。另从中分离出一种蛋白质 bolesatine(为一种植物血凝素),有促进T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和单核细胞释放白介素-1α和白介素-2的作用。

  【性味】微甘;性温

  【功能主治】消食和中;祛风寒;舒筋络。主食少腹胀;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注意】牛肝菌中的魔牛肝菌有毒,食后可导致呕吐、腹泻和痉挛,但经煮沸后。毒素可因高温而分解。 

  【附方】此类真菌的子实体受伤遇氧后,即呈蓝、绿色,故名见手青。

  【出处】《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

相关评价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联系TA            进入集群
  • 联系人: 段继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