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材质: | 玻璃塑胶 |
类型: | 真空镀膜加工 |
打样周期: | 4-7天 |
加工周期: | 8-15天 |
年最大加工能力: | 6000000000 |
年剩余加工能力: | 30000000 |
是否提供加工定制: | 是 |
丝网印刷属于孔版印刷,它与平印、凸印、凹印一起被称为四大印刷方法。孔版印刷包括誊写版、镂孔 丝网印刷
花版、喷花和丝网印刷等。孔版印刷的原理是:印版(纸膜版或其它版的版基上制作出可通过油墨的孔眼)在印刷时,通过一定的压力使油墨通过孔版的孔眼转移到承印物(纸张、陶瓷等)上,形成图象或文字。誊写版印刷为最简便的孔版印刷,始于19世纪末期。这种印刷是在特制的蜡纸上,通过打字机或铁笔制成蜡纸图文版,在蜡纸版上用油墨辊进行印刷,承印物上就可得到理想的印刷效果。在孔版印刷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是将丝织物、合成纤维织物或金属丝网绷在网框上,采用手工刻漆膜或光化学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现代丝网印刷技术,则是利用感光材料通过照相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使丝网印版上图文部分的丝网孔为通孔,而非图文部分的丝网孔被堵住)。印刷时通过刮板的挤压,使油墨通过图文部分的网孔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与原稿一样的图文。丝网印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印刷、制版简易且成本低廉,适应性强。丝网印刷应用范围广常见的印刷品有:彩色油画、招贴画、名片、装帧封面、商品标牌以及印染纺织品等。
编辑本段丝网印刷术历史
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我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夹颉印花方法。到东汉时期夹颉蜡染方法已经普遍流行,而且印制产品的水平也有提高。至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人们开始用绷有绢网的框子进行印花,使夹颉印花工艺发展为丝网印花。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宫廷里穿着的精美服饰就有用这种方法印制的。到了宋代丝网印刷又有了发展,并改进了原来使用的油性涂料,开始在染料里加入淀粉类的胶粉,使其成为浆料进行丝网印刷,使丝网印刷产品的色彩更加绚丽。 丝网印刷术是中国的一大发明。美国《丝网印刷》杂志对中国丝网印刷技术有过这样的评述:“有证据证明中国人在两千年以前就使用马鬃和模板。明朝初期的服装证明了他们的竞争精神和加工技术”。丝网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丝网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现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编辑本段丝网印刷的原理
丝网印刷由五大要素构成,即丝网印版、刮印刮板、油墨、印刷台以及承印物。丝网印刷基本原理是:利用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网孔透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印刷时在丝网印版一端上倒入油墨,用刮印刮板在丝网印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朝丝网印版另一端移动。油墨在移动中被刮板从图文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承印物上。由于油墨的粘性作用而使印迹固着在一定范围之内,印刷过程中刮板始终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呈线接触,接触线随刮板移动而移动,由于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印刷时的丝网印版通过自身的张力而产生对刮板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称为回弹力。由于回弹力的作用,使丝网印版与承印物只呈移动式线接触,而丝网印版其它部分与承印物为脱离状态。使油墨与丝网发生断裂运动,保证了印刷尺寸精度和避免蹭脏承印物。当刮板刮过整个版面后抬起,同时丝网印版也抬起,并将油墨轻刮回初始位置。至此为一个印刷行程。
自从陶瓷器皿实现工业化生产到目前为止,在装饰工艺技术上曾出现过三次较大的变
革。20世纪20年代,实现了石印图案和人工擦粉相结合的装饰工艺,取代了手雕版,
产品精细,质量大大提高,但是,生产效率仍然很低,每人每小时仅生产600~800张
,而且丝网印刷,又有粉尘污染。50年代末,出现了自动擦粉机,每小时生产4000~
5000张,提高了擦粉效率。新出现的矛盾是印刷与擦粉速度不相适应,丝网印刷几经
改进,到60年代中期,终于又以胶印代替石印印刷贴花纸,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使印
刷与擦粉两道工序配套成龙,丝网印刷从而实现了以胶印为主的机械化生产新工艺,
丝网印刷这是陶瓷贴花纸生产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陶瓷器上的图案装饰,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方法是吹喷、手绘、橡皮印,以及用
铜版和平版印刷的贴花纸的转印等方法。近年来随着丝网印刷在陶瓷工业的应用,陶
瓷器上的装饰图案更富有立体感,烧制后的瓷釉很厚而且色彩非常明亮,看上去好像
用磁漆描绘的一样。其图案比一般使用吹喷法的图案更为精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很
多,地暖公司。由于丝印对陶瓷器的装饰有上述许多优点,所以其应用范围一天比一
天广。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