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抽放钻机
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峒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的地层中产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时代。煤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属光泽。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编辑本段类型
露天开采
当矿层接近地表时,使用露天开采的方式较为经济。矿层上方的土称为表土。在尚未开发的表土带中埋设炸药,接着使用挖泥机、挖土机、卡车等设备移除表土。这些表土则被填入之前已开采的矿坑中。表土移除后,矿层将会暴露出来;这时将矿块钻碎或炸碎,使用卡车将矿砂运往选煤厂做进一步处理。当矿石开采完毕,在隔壁重复同样的步骤。露天开采的方式可比地下开采的方式获得较大比率的煤矿,因为较多的矿层被利用。露天开采煤矿可以覆盖数平方公里的面积。世界约40%的煤矿生产使用露天开采方式。
地下开采
大部分矿层均远离地表,因此无法使用露天开采的方式。地下开采目前占世界煤矿生产的60%。在矿坑,通常使用房柱法在矿层中推进,梁柱用来支持矿坑。共有四种主要的地下开采法: 长壁开采–长约300米以上的采掘面。一台精密的采矿机在矿层隧道中前后移动。松动的矿石掉入输送带中,并移到工作区域。 连续开采–利用一台有碳化钨钻头的机器从矿层中刮下煤矿。在"房柱法"系统中操作–在一系列约10米的房间区域中工作。 爆破开采–传统的开采方式。使用炸药打碎矿层,将矿石收集放在矿车或运输带中。 短壁开采–使用连续开采的机器。类似长壁开采有着可移动的坑顶支撑。
编辑本段生产
煤矿在超过50个国家中商业开采。世界一年(2006年估计)约生产53亿7000万公吨的硬煤。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有煤矿储藏。以目前的生产量与消费量,已探明的煤矿储藏量估计可再使用147年。
编辑本段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有使用煤的记录。煤矿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燃料。 美国最早的商业煤矿位于维吉尼亚州的Midlothian,1748年开始开采。
煤炭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蒸汽火车、蒸汽船等开始成为工业国家中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同时炼钢业也需要大量的煤矿。城市的照明、暖气和烹调等也需要使用煤气。英国在18世纪末发明了许多地下采煤的科技,从此采煤进入了大规模商业开采的时代。挖煤的机器约在1880年代左右发明;在那之前,采矿需要以人工用铲子或十字镐挖掘。到了1912年,蒸汽挖土机科技方面的进步使得露天开采变得可能。 煤炭在18世纪至1950年代是西方国家的主要工业和运输能量来源。另一方面,石油的开采技术在20世纪初得到很大的发展,在美国、中东和印尼发现了大规模油田。石油作为燃料的优点多于煤炭。石油及其附属品在1950年代以后开始成为主要的燃料。很快的蒸汽机被内燃机所取代。至20世纪末,煤炭在家庭、工业和运输上很大的一部分被石油、天然气、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等所取代。
自1890年开始,采煤也开始成为政治和社会上的争议来源。使用童工、剥削矿工、恶劣的工作环境等使得工会开始形成,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兴起。另外,机器的大量使用也造成许多矿工失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环境标准的限制、西部大规模露天矿场的开采等,使得美国的地下采煤业在1970年代后急剧衰退。1914年最盛期时,美国有18万名无烟煤矿工,到1970年只剩6千名。沥青的工作从1923年70.5万人的颠峰,下降到1970年的14万人及2003年的7万人。矿工联合会 (UMW) 的活跃会员也由1980年的16万人减少到2005年的1.6万人。1973年与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各国政府开始寻找替代能源。在开发核能、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同时,煤炭的重要性也再度受到重视。 不过,自1970年代开始,环保意识抬头,人们开始注意包括景观破坏、空气污染与其他燃烧煤炭所可能产生的问题等。和其他化石燃料比较,燃烧煤炭比石油或天然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并可能是造成全球暖化及酸雨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炭在今日仍是重要的能源,因为其经济的价格和丰富的储藏量,特别是用于发电。煤炭在中国是最重要的能源,2005年中国约有80%的能源来自于燃煤。2007年中国首度成为了煤炭进口国。
编辑本段煤矿事故
气体/粉尘爆炸
煤层中经常伴随沼气(甲烷等)的存在。沼气容易引起爆炸事故。因此在封闭的空间工作时,需要经常监测沼气浓度。若气体中有一定浓度的粉尘,也有可能因为火星引起爆炸。粉层体积细小,但表面的相对比例大。若周围空气中有充足的氧,对于燃烧反应便会非常敏感。 气体喷出 沼气本身对人体无害,但有时伴随着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若大量的沼气一次喷出,通常煤气爆炸的可能性也迅速增加。 坑内火灾 煤矿事故中最坏的情况。与一般的火灾不同,周围有许多可燃物 (煤) 大量存在。若坑道被热及烟堵住出口,同时发生缺氧的情况,通常会造成重大的伤亡。 水灾 在水底 (海底、湖泊或水库附近) 的矿区坍塌时发生的事故。是比坑内火灾更糟糕的情况,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大量洪水在很快的时间内将坑道吞没,造成全体工作人员死亡。通常生还者无法救援、遗体无法回收,坑道也同样被放弃。
编辑本段健康影响
慢性肺部疾病,如尘肺病曾经在矿工中非常普遍,导致预期寿命减少。在一些采矿国家,尘肺病仍非常普遍;在美国一年约有4,000个黑肺病例(其中约1,500人为前矿工),中国则每年约有10,000个新病例。
编辑本段环境冲击
采煤对环境造成多种冲击。露天煤矿让土地无法再使用。洗煤厂所产生的酸性矿山排水可能渗入河流中,造成生态污染或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森特勒利亚(Centralia)的地下矿坑火灾自1962年以来持续焚烧至今超过40年,造成地下水蒸发,地层下陷。由于矿脉延伸了整个城镇,使得地面经常出现裂缝冒出火苗。当地人口亦从极盛时期的2000人减少到2007年的9人。
编辑本段相关新闻
2008年全国计划关闭小煤矿864处、实际关闭1054处。攻坚战以来,累计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破坏资源环境、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煤矿12155处,淘汰落后能力约3亿吨。 2008年驻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监察矿井1.5万处、3.8万矿次,责令停产整顿矿井1616处、提请关闭260处,实施行政处罚9410次、经济处罚5.6亿元。小煤矿整顿成效进一步显现,去年小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减少300起、540人,分别下降17%和18.6%。 2008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国原煤产量达到27.2亿吨、同比增长7.5%、煤矿事故总量连续两年下降幅度超过20%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三个明显下降”。一是事故总量明显下降,二是较大事故明显下降,三是百万吨死亡率明显下降。 目前,小煤矿数量仍占矿井总数的近80%,总体看,这些小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差、安全保障和防灾抗灾能力低下;2008年小煤矿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35%,而事故死亡人数高达73%;小煤矿共发生26起重特大事故,占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总起数的68%。小煤矿数量多的地区百万吨死亡率仍然高达5-8人。 将继续实施解决小煤矿问题的“三步走”战略,推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从减少矿井数量向提高办矿标准,从关闭不符合安全标准矿井向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政策关闭、资源整合、大矿托管等多种形式转变。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还指出,力争今年再压减小煤矿1000处以上,到2010年把全国小煤矿压减控制到1万处以内。
编辑本段我国主要煤矿分布
河北:开滦、峰峰 内蒙古:鄂尔多斯 乌海 呼伦贝尔 山西:大同、阳泉太原吕梁晋城 朔州 辽宁:阜新 抚顺 宁夏:宁东 陕西:榆林 铜川 黑龙江:鸡西、鹤岗 江苏:徐州 贵州:六盘水 安徽:淮北 河南:平顶山
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峒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的地层中产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时代。煤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属光泽。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编辑本段类型
露天开采
当矿层接近地表时,使用露天开采的方式较为经济。矿层上方的土称为表土。在尚未开发的表土带中埋设炸药,接着使用挖泥机、挖土机、卡车等设备移除表土。这些表土则被填入之前已开采的矿坑中。表土移除后,矿层将会暴露出来;这时将矿块钻碎或炸碎,使用卡车将矿砂运往选煤厂做进一步处理。当矿石开采完毕,在隔壁重复同样的步骤。露天开采的方式可比地下开采的方式获得较大比率的煤矿,因为较多的矿层被利用。露天开采煤矿可以覆盖数平方公里的面积。世界约40%的煤矿生产使用露天开采方式。
地下开采
大部分矿层均远离地表,因此无法使用露天开采的方式。地下开采目前占世界煤矿生产的60%。在矿坑,通常使用房柱法在矿层中推进,梁柱用来支持矿坑。共有四种主要的地下开采法:
长壁开采–长约300米以上的采掘面。一台精密的采矿机在矿层隧道中前后移动。松动的矿石掉入输送带中,并移到工作区域。
连续开采–利用一台有碳化钨钻头的机器从矿层中刮下煤矿。在"房柱法"系统中操作–在一系列约10米的房间区域中工作。
爆破开采–传统的开采方式。使用炸药打碎矿层,将矿石收集放在矿车或运输带中。
短壁开采–使用连续开采的机器。类似长壁开采有着可移动的坑顶支撑。
编辑本段生产
煤矿在超过50个国家中商业开采。世界一年(2006年估计)约生产53亿7000万公吨的硬煤。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有煤矿储藏。以目前的生产量与消费量,已探明的煤矿储藏量估计可再使用147年。
编辑本段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有使用煤的记录。煤矿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燃料。
美国最早的商业煤矿位于维吉尼亚州的Midlothian,1748年开始开采。
煤炭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蒸汽火车、蒸汽船等开始成为工业国家中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同时炼钢业也需要大量的煤矿。城市的照明、暖气和烹调等也需要使用煤气。英国在18世纪末发明了许多地下采煤的科技,从此采煤进入了大规模商业开采的时代。挖煤的机器约在1880年代左右发明;在那之前,采矿需要以人工用铲子或十字镐挖掘。到了1912年,蒸汽挖土机科技方面的进步使得露天开采变得可能。
煤炭在18世纪至1950年代是西方国家的主要工业和运输能量来源。另一方面,石油的开采技术在20世纪初得到很大的发展,在美国、中东和印尼发现了大规模油田。石油作为燃料的优点多于煤炭。石油及其附属品在1950年代以后开始成为主要的燃料。很快的蒸汽机被内燃机所取代。至20世纪末,煤炭在家庭、工业和运输上很大的一部分被石油、天然气、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等所取代。
自1890年开始,采煤也开始成为政治和社会上的争议来源。使用童工、剥削矿工、恶劣的工作环境等使得工会开始形成,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兴起。另外,机器的大量使用也造成许多矿工失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环境标准的限制、西部大规模露天矿场的开采等,使得美国的地下采煤业在1970年代后急剧衰退。1914年最盛期时,美国有18万名无烟煤矿工,到1970年只剩6千名。沥青的工作从1923年70.5万人的颠峰,下降到1970年的14万人及2003年的7万人。矿工联合会 (UMW) 的活跃会员也由1980年的16万人减少到2005年的1.6万人。1973年与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各国政府开始寻找替代能源。在开发核能、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同时,煤炭的重要性也再度受到重视。
不过,自1970年代开始,环保意识抬头,人们开始注意包括景观破坏、空气污染与其他燃烧煤炭所可能产生的问题等。和其他化石燃料比较,燃烧煤炭比石油或天然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并可能是造成全球暖化及酸雨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炭在今日仍是重要的能源,因为其经济的价格和丰富的储藏量,特别是用于发电。煤炭在中国是最重要的能源,2005年中国约有80%的能源来自于燃煤。2007年中国首度成为了煤炭进口国。
编辑本段煤矿事故
气体/粉尘爆炸
煤层中经常伴随沼气(甲烷等)的存在。沼气容易引起爆炸事故。因此在封闭的空间工作时,需要经常监测沼气浓度。若气体中有一定浓度的粉尘,也有可能因为火星引起爆炸。粉层体积细小,但表面的相对比例大。若周围空气中有充足的氧,对于燃烧反应便会非常敏感。
气体喷出 沼气本身对人体无害,但有时伴随着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若大量的沼气一次喷出,通常煤气爆炸的可能性也迅速增加。
坑内火灾
煤矿事故中最坏的情况。与一般的火灾不同,周围有许多可燃物 (煤) 大量存在。若坑道被热及烟堵住出口,同时发生缺氧的情况,通常会造成重大的伤亡。
水灾 在水底 (海底、湖泊或水库附近) 的矿区坍塌时发生的事故。是比坑内火灾更糟糕的情况,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大量洪水在很快的时间内将坑道吞没,造成全体工作人员死亡。通常生还者无法救援、遗体无法回收,坑道也同样被放弃。
编辑本段健康影响
慢性肺部疾病,如尘肺病曾经在矿工中非常普遍,导致预期寿命减少。在一些采矿国家,尘肺病仍非常普遍;在美国一年约有4,000个黑肺病例(其中约1,500人为前矿工),中国则每年约有10,000个新病例。
编辑本段环境冲击
采煤对环境造成多种冲击。露天煤矿让土地无法再使用。洗煤厂所产生的酸性矿山排水可能渗入河流中,造成生态污染或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森特勒利亚(Centralia)的地下矿坑火灾自1962年以来持续焚烧至今超过40年,造成地下水蒸发,地层下陷。由于矿脉延伸了整个城镇,使得地面经常出现裂缝冒出火苗。当地人口亦从极盛时期的2000人减少到2007年的9人。
编辑本段相关新闻
2008年全国计划关闭小煤矿864处、实际关闭1054处。攻坚战以来,累计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破坏资源环境、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煤矿12155处,淘汰落后能力约3亿吨。
2008年驻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监察矿井1.5万处、3.8万矿次,责令停产整顿矿井1616处、提请关闭260处,实施行政处罚9410次、经济处罚5.6亿元。小煤矿整顿成效进一步显现,去年小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减少300起、540人,分别下降17%和18.6%。
2008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国原煤产量达到27.2亿吨、同比增长7.5%、煤矿事故总量连续两年下降幅度超过20%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三个明显下降”。一是事故总量明显下降,二是较大事故明显下降,三是百万吨死亡率明显下降。
目前,小煤矿数量仍占矿井总数的近80%,总体看,这些小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差、安全保障和防灾抗灾能力低下;2008年小煤矿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35%,而事故死亡人数高达73%;小煤矿共发生26起重特大事故,占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总起数的68%。小煤矿数量多的地区百万吨死亡率仍然高达5-8人。
将继续实施解决小煤矿问题的“三步走”战略,推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从减少矿井数量向提高办矿标准,从关闭不符合安全标准矿井向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政策关闭、资源整合、大矿托管等多种形式转变。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还指出,力争今年再压减小煤矿1000处以上,到2010年把全国小煤矿压减控制到1万处以内。
编辑本段我国主要煤矿分布
河北:开滦、峰峰
内蒙古:鄂尔多斯 乌海 呼伦贝尔
辽宁:阜新 抚顺
宁夏:宁东
陕西:榆林 铜川
黑龙江:鸡西、鹤岗
江苏:徐州
贵州:六盘水
安徽:淮北
河南:平顶山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