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又叫铁花,是安徽芜湖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是以砧为砚,举锤当笔,锻铁
为画的艺苑奇葩。铁画历史悠久,由清朝康熙年间著名艺人汤天池所创,是我国
工艺美术中的一枝奇葩,被誉为“中华一绝”。
“铁画”兼国画,雕塑,剪纸等多种艺术手法为一体,以锤代笔,以铁为墨,经
过“治”,“锻”,“钻”,“锉”等工艺技巧,锻铁成画。
铁画以低碳钢为材料,艺人们依据画稿,取料入炉,经过锻打、修钻、校正焊接
、整形、退火、烘漆等工序,然后装框成画。铁画借鉴国画和水墨画的章法布局
,融民间剪纸、木刻、雕塑、金银首饰等多种工艺品技艺于一炉,使炉锤之巧同
画理相通,绘画与工艺品结合,它画面黑白分明,粗细适度,显得端庄凝重,苍
劲古朴,豪放潇洒,饶有韵趣。它酷似国画和水墨画,但更富立体感,构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铁画”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它包括花鸟虫草,苍松翠柏,山水风光,风景名
胜,各种动物,吉祥如意,古色古香,情趣盎然。
金画融合了铁画和金银首饰之精华,采用24K或18K金精工制作而成,还有纯金,
纯银,铜质,铂金等。金画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铁画有国画黑白相间的风韵美,也有西画层次分明的立体美。铁画的种类很多:
有人物木石,山川风景,花鸟草虫,总之凡能在纸上画出来的,铁画均可一展其
风韵。
铁画工艺综合了古代金银空花的焊接技术,吸取了剪纸、木刻、砖雕的长处,融
合了国画的笔意和章法,画面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独
树一帜。汤鹏所创作的铁画,是我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现陈列在北京
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和毛主席纪念堂内的《长征》诗词巨型铁画
是我国当代铁画工艺的杰作。
铁画的历史说来已有300余年,但它并非是出自什么大画家之手,而是诞生于一
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铁匠锤下。捏泥人出了个“泥人张”;捏面人出了个“面人
郎”,虽然铁画没有出什么“铁画刘”“铁画李”什么的,但照样“锤锤出精品
”。
铁画的制作十分繁琐,又十分精细。它的材料大都是一些毫无光泽的铁板,工匠
们以锤代笔,把铁板敲出大致的形状,再精雕细琢,一锤一锤地把铁板修整成形
,再用剪刀剪出一些修饰物。最精细的工序要数焊接了,它的焊接不同于一般焊
接,它是用纯银加上点铜粉,一点一点焊,不能有半点马虎。这还不算完,打制
成形的铁画还要去喷漆。将要喷漆的铁画先是经过酸水清洗,去锈,再喷上黑漆
。待漆干后再将其钉到白色的底板上,这样一幅铁画才制成。
难怪郭老(郭沫若)形容其“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
中华。”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