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神品,万世典藏至尊《清明上河图》套装
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弘扬中国文化艺术,丰富大众的文化收藏,中华文化艺术研究会隆重推出中华第一神品,万世典藏至尊《清明上河图》套装。
其一,北京故宫博物院版《清明上河图》又称”千年古画”是以故宫博物院珍藏版为底版,采用999‰纯金仿真复制,其成品规格为680x35cm,画芯规格为613x25cm,为确保藏品的高品质,纯金版《清明上河图》经广东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权威鉴定并出具该产品999‰纯金鉴定检测报告,其二,台北故宫博物院版《清明上河图》采用绢本制作,其成品规格为960x35cm。画芯规格为888x25cm;其三 辽宁博物馆藏本《清明上河图》采用宣纸制作,其成品为970x35cm;画芯为900x25cm。本套产品尺寸、材料、色彩均逼真完美的再现真迹神韵,达到国内古画仿真的最高水平。
本套藏品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展现了现代高端制造工艺水平,打造了藏品至尊地位,服务于世人的文化品收藏需求。该珍藏品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东方公证处权威公证全球限量发行1800套,极具鉴赏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
[作品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分段详解]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效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钣铺进餐的。还有“王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 ,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个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男女老幼,土农工高,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清明上河图》三尊介绍
北京故宫版 纯金版 全长680x35cm 画芯613x25cm
宋本『清明上河图』因图中所绘的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 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市俗人事,故名。
『清明上河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从整体上看,可分为郊野、汴河和街市段,由这三大部分组成的统一画面,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地再现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社会的生活面貌,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习尚,从而构成了一件内容极为丰富、完整的艺术珍品。整个画面人和物的远近、疏密、动静、繁简,都通过画家的传神之笔,被运筹得周密妥贴,准确别致,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杂,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艺术节奏感,充满了宏伟气派。
宋本『清明上河图』纵二十四点八厘米,横五百二十八点七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张择端,字正道,北宋宫廷画院翰林待诏。全卷气势恢弘,构图严谨,笔法细腻,集宋代各画种的高超技艺于一图,共绘制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船只二十多艘。画中人物、景物都安排的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恰到好处,繁而不杂,多而不乱。
台湾故宫版 绢本 全长960x35cm 画芯888x25cm
《院本清明上河图》由雍正皇帝下诏绘制,由清宫画院著名画师陈枚主绘,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等辅助完成的绘画巨帙,是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绘画长卷中的又一抗鼎之作。 恰巧在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绘制完成,便也成为了庆祝乾隆登基的贺礼,故此乾隆皇帝对这卷《清明上河图》喜爱有嘉,不仅为之赋诗。《院本清明上河图》是应雍正皇帝钦命,《院本清明上河图》参考了宋本、仇本的内容结构,集各家所长,加入清朝独特的时代风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娱乐活动,因此增加了许多生动的情节,如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等,丰富了『清明上河图』的表现内容、表现手法和表现技巧,它有着自己独立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
《院本清明上河图》受到了西洋画派的影响,同时将这种影响自然融入到了《院本清明上河图》的创作中去,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置在其中;用色鲜艳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画面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将『清明上河图』这一主题,再一次演绎出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生命,同时也是清宫廷院画中极精之作。
辽宁博物院藏 纸本 全长970x35cm 画芯900x25cm
十六世纪的明代,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一带,蔚然兴起了一股收藏《清明上河图》的热潮,也正是在这个时侯,苏州书画作坊中的一位当时著名画家,根据『清明上河图』这一题材,以苏州城为背景,重新创作了一幅工笔重彩的全新的《清明上河图》,这位大画家就是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他的这幅画作,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仇本清明上河图》。
《仇本清明上河图》迅速成为了当时多仿作的鼻祖,一时间各种以此为蓝本的新版《清明上河图》屡出不穷,而收藏热潮,也迅速由江南波及到了全国。据明人笔记记载,当时几乎所有富豪家中都藏有各式各样的《清明上河图》,而且已经成为了豪门权贵相互馈赠的高档礼物。而这些《仇本清明上河图》仿本,至少都要卖到一两纹银以上。当时的一两纹银可以买米四石,这相当于一位县官的半个多月的薪水了,这个只是仿仇本的价格。著名文士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中曾记载,当时一位高官曾以八百两黄金购买一幅仿本《仇本清明上河图》。价格之高,令人惊讶。即便到了今天,一卷明人仿的《仇本清明上河图》也拍到了百万元的高价,真迹价值可想而知。
公司:广州市恒程工艺品有限公司
联系人:朱先生
电话:020-81202160
手机:13609039227
邮箱:hengteng@vip.163.com
网址:http://www.gzartgift.com
传真:020-81202161
地址:广州市中山八路5号隆城大厦2102-2103房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