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定制: | 否 |
类型: | 榨油机 |
适用对象: | 菜籽,茶籽,大豆,花椒籽,葵花籽,棉籽,米糠,乌桕籽,油桐籽,油棕果,玉米,芝麻 |
品牌: | 香杨 |
型号: | 6YZ-160 |
配用动力: | 22 |
处理量: | 400 |
整机重量: | 2600 |
外型尺寸: | 2300*1600*1800 |
产品类型: | 全新 |
榨螺直径: | 160 |
榨螺转速: | 30 |
榨膛内圆直径: | 165 |
出油率: | 15—50 |
电源电压: | 380 |
干饼残油率: | 7 |
生产厂家: | 郑州八方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售后服务: | 保修一年 |
产物: | 食用油 |
用途: | 加工 |
机器型号: |
160型 |
榨螺直径: |
160mm |
榨螺转速: |
30~~40转/分 |
齿轮箱传动比: |
1:7.38 |
配用动力: |
22KW(1440转/分) |
外型尺寸: |
2600*780*2300 |
单机重量: |
1.8吨 |
生产能力: |
400公斤~~450公斤/小时 |
真空泵 |
1.1KW |
加热器 |
(油底盘3KW、主机2KW)5KW |
|
|
(一)工作原理
本产品利用料胚在榨膛内受空间容积从大到小的变化及螺旋轴的推进力,榨圈内曲线锯齿的阻力,料胚间相互挤压摩擦而产生很大压榨力,油从料胚内分离出来,并从榨条缝隙和榨圈油槽中推出。
(二)机器的结构
本机主要有变速箱、榨笼、进料斗、榨排、榨螺和机架六大部分组成(见图)
- 变速箱2.榨笼3.进料斗4.圆排5.机架6.榨螺
三、机器的安装
1、安装基础
本厂为用户设计生产有机电一体化槽钢基座为您购买使用。
(1) 有专用槽钢基座时,只需用螺栓将榨油机,电动机与槽钢基座连接按牢固即可使用。
(2) 无专用槽钢基座时,需用地脚螺栓将榨油机牢固安装在水泥基础上,并需校正水平。基础深400mm,高于地面100mm,地脚螺栓孔深不少于200mm。
(3) 采用三角带传动,所用三角带为B型(3—4根),长度不小于3000mm。
2、电器设备
(1) 电动机选配应选用Y系列产品,80型机选用5.5KW,100型机选用7.5KW, 120型机选用11KW,130型机选用15KW,165型机选用22KW,一般常用4极或6极电机,不同的油料和不同的压榨方法应选用不同的电动机。
(2) 建议用户安装0-30A或0-60A三项交流电流表及电压表,以便根据电流的大小判断榨膛的压力变化。
四、机器的润滑
榨油机主要采用润滑油和黄油两种形式润滑,其部位如下:
(1) 变速箱首次加入润滑油:80型机5公斤、100型机7公斤、120型机8公斤、130型
机10公斤、165型机15公斤。
(2) 调节螺栓、轴套、传动轴承座等,各轴承部位每月加注1-2次黄油。
(3) 调节螺栓油套,大小伞齿轮,轴套等各润滑部位,每班加3-4次润滑油。
(4) 不定期清洗条排,园排、油槽。
五、机器的使用
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1) 榨油机安装好后,按规定加注润滑油,检查零部件是否紧固,操作手柄,插板是否灵活。
(2) 用手搬动大三角皮带轮,使机器旋转,检查运动件是否正常,榨膛是否有异物卡阻,如不正常,则应排除。
(3) 检查并调整皮带的松紧。
(4) 松开防松螺母,按箭头所指的方向扳动手柄,使出渣稍头与出饼圈接触,再退回3-4圈,再前进半圈,保证出渣稍头与出饼圈的间隙。
(5) 启动电机,大三角皮带轮的旋转方向应与标记(箭头)方向一致,进行榨油机的空运转试验,一般运转半小时左右,运转中注意观察榨油机的声音和温度,如果发现有不正常的现象,应停机检查排除。
2、对油料预处理的要求
油料籽入榨前应经过预处理,预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榨油机的性能寿命、安全和油的质
量及出油率。一般油料籽预处理包括:
(1) 精选:通过清选清除油料中的泥沙、石子和金属物料等,清选不好的油料将加快零件的磨损,甚至导致榨油机的损坏,亦影响出油率。
(2) (剥壳和分离:为了充分发挥榨油机的生产能力,减少油份损失,花生、棉籽、茶籽等带壳油料,应剥壳并将壳仁分离压榨(棉籽应脱绒)。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3) 破碎及轧胚:茶籽、大豆(冷榨)一般可整籽压榨,但经过破碎轧榨比整籽压榨出油率高,其它油籽先经过破碎,轧胚后压榨效果更好。
(4) 烘炒:出油率的高低关键在于炒籽。因此有“七分炒籽三分榨”之说,通过烘炒一定要控制油料入榨水份和入榨温度,我们建议和要求用户使用榨油机前,首先要学会和掌握炒籽技术,以达到理想的经济利益。
3、操作要点
(1) 榨膛中的温度对榨油机压榨效果和出油率有较大影响,没有足够的温度,料胚在榨膛中就不能形成正常压力,不能结饼,影响出油效果,为了使榨膛中有足够的温度,在开榨前应有一个提高温度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磨合开温”。操作过程是:
A:用碎的枯饼掺10%的热水拌均后反复压榨磨合。开始投料时应用手控制枯
饼徐徐加料(切记:进料不能太猛,枯饼不能太干),并观察出饼处是否出饼,如不
出饼应将调节螺栓(推进丝)退1-2圈,增大出饼间隙,待出饼正常后才能逐渐加大
进料,并观察出饼走料是否正常。反复压榨时,枯饼中的水分会逐渐减少,必须随时
注意检查,适时加入热水。在磨合升温阶段,榨油机最容易由于操作不当而出现螺旋
轴卡死,榨笼,圆排,机架损坏等故障。因此特别提醒用户注意,用于磨合的枯饼中水份切不可太少,并要随时检查,保持10%左右,以避免事故发生。
B:正常情况下、机器的温度由出饼端逐渐升高,直至榨圈以外的温度烫手时
可开始进行压榨。
(2) 清理现场,备好全部辅助器具和容器,同时对榨油机进行清扫,用锤扁的铁丝或磨薄的钢锯条将榨条缝中的枯饼捅出来,将榨圈中之间的枯饼打扫干净,用改锥(螺丝刀)将料斗底部进料孔堆积的枯饼剔除。(应在停机状态下进行)
(3) 机器温度升起来以后,若采用冷榨法,则可直接将料胚倒入料斗中进行压榨。若采用热榨法,则应事先对料胚进行加热,称为“炒籽”(可和磨合升温过程搭配进行)。炒籽的好坏直接影响出油效果、油品质量以及枯饼的质量。应保证炒出的籽中含有适当的入榨水份。水份太高(太嫩)会使料胚产生团块,(压榨时油是稀糊状)进料困难,榨膛中形不成正常压力,油色浅而泡沫多,流油不畅,饼成大片软状,饼面有油渍,气味刺鼻,如水份太少(太干),使料胚形成粉状且易焦,堵塞榨膛也不能够形成正常压力,油色深呈现浑浊(粉状渣多),出饼疏松易碎(或不成饼),饼色为黑色,背面有裂纹,闻时有焦味,如果严重时会出现“放炮”“冒烟”,甚至不出油的现象。
(4) 将炒好的料胚缓慢、均匀的倒入料斗中,进料不能太猛或时断时续。开始压榨时,若进料太猛或断料时间过长,容易使料胚在榨膛内结为硬块,造成堵塞,压力突然增大使榨笼、榨圈爆裂、在走料顺畅之后,方能进行压榨。
(5) 按箭头所指方向旋转调节螺栓,慢慢调整出饼厚度,出饼圈与出渣稍头的锥度不同,每旋转一圈饼的厚度变化为0.4-0.5毫米,待出饼、出油正常后,用防松螺母锁紧调节螺栓以防松动。正常压榨出饼厚度为1-2毫米。饼不能太薄或太厚,太薄则会引起榨膛压力增大,严重时甚至出现榨螺油卡死,榨笼爆裂,出饼圈和出渣稍头损坏等重大事故。
(6) 压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出饼状况,正常时饼成瓦片状,手捏不粘,内面光滑,外面发皱,表面不带油渍。若饼酥软,手捏即粉碎,闻时有焦糊味,说明料胚入榨水份低,饼发软无力,成大片状,表面有油渍,说明入榨水份高,料胚水份过高或过低均属不正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7)压榨过程中,榨圈少量出渣属正常现象,榨圈出渣过少会影响出油率,正常的出渣量
为5%(与料胚量之比),出渣太多属不正常现象,原因可能是榨圈没有压紧,也可能是料胚入榨水份不当,水份不高,条排处出片状渣,水份过低,则挤出粉状渣。
(8)运转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各轴承部位温度是否正常,润滑是否良好,有无不正常响声,以便及时处理,免除事故发生。
(9)停机:
A:正常停机时,应将料胚全部榨完,反复将螺旋轴进退数次,将榨膛余料走完,
出饼放至最厚,然后停机。
B:因停电或其它原因紧急停机时,先切断电源。抽出放料挡板放出料胚,然后用手反向扳动大三角皮带轮,退出螺旋轴,若螺旋轴退不动时,不能用多人扳动大三角皮带轮,而应当松动压紧螺母,拆去上榨笼,设法松动榨圈(用热水浇淋榨圈,软化榨膛内的料胚或枯饼),再抽出螺旋轴并对榨膛进行清理,未经清理不能再进行开机。
六、机器的维护和主要零部件拆装
为了保证榨油机经常处于工作状态,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应定期对机器进行维护、保养、润滑、调整。
1、 主要零部件的拆装方法:
(1) 榨笼(包括条锥、条排骨圈)的拆装方法:
旋转榨螺轴,将榨螺轴从榨膛内抽出,然后用我厂为你配备的专用扳杠,插入出饼端压紧丝母的内孔,旋转松动螺母,松动上榨笼两端4个M16的连接螺钉,卸下连接上下榨笼的10个M14的螺钉,拆去上榨笼即可将圆排及条排圈取出。
(2) 条排的拆卸方法:
卸下条排骨圈,用铁棒的一端从侧面抵住一根条排,用手捶敲击另一端,将一根条排打出,其余条排则自动松散下来。
(3) 条排的装配方法:
将条排骨圈立起,带出油槽面向下(建议下面放块木板),把条排整齐的排列在内壁上,带深油槽的一端朝上,油槽要放于不靠内壁的一侧,同时两个条排的油槽面不能对着放在一起,最后将条排塞用金属棒抵住突出的一端内侧,用手锤敲击另一端,使条排塞,条排紧贴内壁,达到用手摸内壁无突起现象为止。
(4) 榨笼的安装方法:
将条排骨圈带出油槽面,面向出饼方向,再按圆排序号,依次放入圆排,带出油槽面全部面向出饼圈,然后用压紧螺母少上几扣靠住圆排, 再装上榨笼。(上下榨笼均为配对制造,如需更换上下一起换掉),用卸下的螺钉逐个交替上紧,我厂备有榨高油料作物的条排,供用户选用。
1.1号圆排 2—9.2—9号圆排 10.10号圆排 11—17.11—17号圆排 18.压紧螺母
19.条排骨圈 20.条排 21.短平键 22.上榨笼 23.长平键 24.下榨笼
2、榨螺的拆装方法:
(1) 榨螺的拆法:已经使用过的榨螺拆卸较困难,此时应将榨螺部分加热(木柴火加热)或在榨油后趁热卸下,具体方法是:将保护帽、圆螺母、调节螺栓、锥度轴承、推力轴承卸下,用管钳或其它工具夹住螺旋轴的一端,另一端用板杠插入锁紧螺母孔内,旋转即可松动锁紧螺母,然后迅速将各节榨螺,出渣稍头等拆下来。如榨螺(内孔进有细渣)因阻塞不好拆下,地下可垫一木板,二人可将榨螺轻撞几下即可卸下。注意:严谨用锤敲打榨螺外圆螺纹,以免损坏零件。
(2) 榨螺的安装:将榨螺立起细端向上,先装上碎饼器出渣稍头,再把榨螺从7、6、5、4、3、2、1号,依次装于轴上(注:从出渣稍头安装时到3号榨螺每节两端轴上加缠几圈棉线头或防水胶带,堵塞榨螺孔与轴芯之间的间隙以防轴芯漏油),然后装上纸垫用锁紧螺母压紧,以防油渣渗入榨螺孔内,影响下次榨螺的拆卸,调节螺栓靠锁紧螺母的一端是7309轴承,另一端是8309轴承,应照原样安装,榨螺整体装齐后用两个圆螺母背紧,圆螺母端面与8309轴承面之间应保持0.3-0.7毫米的间隙(用手搬动调节螺栓,感到转动灵活即可)。
1.轴芯 2.长平键 3—9.1—7号榨螺 10.出饼头 11.锁紧丝 12.轴承 13.锁紧螺母 14.螺通 15.调整螺母 16.锁紧螺母 17.保护帽
七、安全生产规则
为了您自身的安全和机器的正常使用,请你熟悉操作方法,并严格遵守以下规定,因违反以下规定而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或机器损坏,其责任由用户自负。
1、使用榨油机前,应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2、用户应具备机械、电器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确保人身安全和机器的正常使用。
3、榨油机工作时,手和人体的其它任何部位,都要严格禁止接触榨油机的任何部件。禁止穿裙子和衣袖过长,长大的衣服,长发或佩带过长首饰操作机器。
4、榨油机工作时,严禁揭开榨笼观察,以免被油液烫伤。
5、松紧压紧螺母时,头部一定要偏离杠杆,以防杠杆滑脱碰伤头部。
6、严格禁止使用说明书没有推荐的其它操作方法或用其它可能发生危险的动作操作机器。
7、用户购机后,自己一定要配装皮带防护装置,以保证安全生产,无防护装置不许开动机器。
8、精神病人,未成年少儿与60以上老人,不许操作使用本榨油机。
八、主要故障及排除方法
故障 |
产生原因 |
排除方法 |
突然停机 榨螺轴卡死 |
1、 新机初榨,榨膛、榨轴没磨热、磨光、大量投料入榨。 2、 饼太薄榨膛压力增大。 3、 磨合时枯饼太干。 4、 压榨带壳油料含壳率高或硬性物混入油料进入榨膛。 |
1、 按说明书操作,经常注意机器的声音及电流强度的大小。 2、 倒转调节螺栓,增大出饼厚度。 3、 增加饼料水份。 4、 停机拆开上榨笼,松动榨圈。抽榨螺轴,清理榨膛。 |
不进料 不出料 |
1、 榨螺,榨圈工作面没磨合光滑。
2、 榨膛内淌积油液过多,油料与油相混。
3、 榨条及榨圈,出油槽被堵排油不畅。
4、 所榨油料含油过高,原有榨条、榨圈油槽浅。 5、 采用热榨时,油料入榨水份太低。 |
1、 枯饼加水(约10%左右)后慢加入榨膛磨合至光滑为止。 2、 加入少量枯饼同榨,重新进料时应由少至多,不可太猛。 3、 取下榨圈,榨条用热水浸泡数十分钟,用钢丝刷清洗。 4、 调换油槽深的榨条,榨圈,我厂专门产有高油料榨条,榨圈。 5、 保证油料合适的入榨水份。 |
出饼不正常 |
1、 入榨水份太低。 2、 入榨水份太高。 3、 榨螺榨膛不光滑。 |
1、 增加入榨水份(加水)。 2、 降低入榨水份(烘干)。 3、 再进行磨合光。 |
出饼圈、锁紧螺母冒油(轴芯漏) |
1、 锁紧螺母未压紧榨螺。 2、 榨螺之间两端面有渣形成间隙。 |
1、 拧紧锁紧螺母。 2、 停机拆开螺清理榨螺端面 3、 4号榨螺至出渣梢头,安时每节两端。 上加缠几圈棉线头或防水用胶。 |
出油过低 |
1、 油料含油过低或杂质太多。 2、 油料入榨温度,水份不合适。 3、 榨膛温度低。 4、 零件磨损产生压力小。 |
1、清选油料。 2、调整好炒籽温度及水份。 3、按说明书磨合升温提高榨膛温度。 4、更换磨损零件。 |
往料斗处回油 |
1、 饼调得过薄。 2、 油料含油过多,油液不能及时排出。 3、 油槽堵塞。 4、 圆排、条排过紧。 |
1、 放大出饼间隙,增加出饼厚度,将饼加入榨膛把油冲出。 2、 更换零件,选用压榨高油料的榨条,榨圈,或掺入部分干饼进行压榨。 3、 通油槽或拆下清理重新安装。 4、 松动压紧螺母,使其流动通畅。 |
枯饼带有油 渍(出饼带油)
|
1、 油料水份过多。 2、 榨膛温度低。 3、 榨螺榨圈不光走料不顺。 4、 油槽堵塞排油不及时。 5、 榨圈(圆排)间隙过小。 6、 零件磨损 |
1、 降低油料入榨水份(烘炒)。 2、 磨合升温。 3、 用加水的枯饼磨合,磨光榨螺,榨圈。 4、 用铁丝或锯片清理油槽。 5、 松动压紧丝母,使其流油通畅。 6、 更换新零件。 |
产量低 |
1、 榨螺、榨圈不光滑。 2、 油料水份过多。 3、 饼调得太薄。 4、 压榨遍数太多。 5、 压榨未经脱绒的棉籽,绒长易于搭桥,缠轴。 6、 绞龙叶片变形磨损(料斗的拨料杆上叶片)。 7、 榨螺,榨圈磨损。 |
1、 用加水的枯饼磨合榨螺,榨圈。 2、 降低油料入榨水份。 3、 增大出饼厚度。 4、 采用热榨法。 5、 棉籽脱绒或经筛选。 6、 校正或更换搅龙叶片。 7、 更换新榨螺,榨圈(更换新件后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使榨螺,榨膛光滑)。 |
严重冒渣 |
1、 饼太薄,榨膛压力过大。 2、 压紧螺母未压紧。 3、 压榨遍数太多,枯饼太干。
4、 油料太干或榨膛温度低。 5、 榨条,榨圈油槽太深。
6、 零件磨损。 |
1、 增加出饼厚度,减少榨膛压力。 2、 用搬杠压紧,压紧螺母。 3、 减少压榨遍数或往枯饼中加热适量的水份。 4、 提高入榨水份或磨合升温。 5、 调换低含油料榨条,榨圈或修磨榨圈断。面出油槽。 6、 更换新零件。 |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