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伽利略 |
型号: | NL150-16 |
材质: | 铸铁 |
性能: | 变频 |
原理: | 混流泵 |
泵轴位置: | 边立式 |
叶轮吸入方式: | 单吸式 |
叶轮结构: | 多口 |
叶轮数目: | 1~6 |
流量: | 120-180 |
扬程: | 15~20 |
汽蚀余量: | 1 |
许过最大粒径: | 10 |
吸入口径: | 15~500 |
排出口径: | 15~500 |
用途: | 污水泵,杂质泵 |
伽利略Galileo泵》欧洲品质
——引进欧洲先进加工检验技术◇为高品质“伽利略Galileo泵”提供保证
买伽利略Galileo泵理由
1、质量可靠,使用寿命长 2、运行稳定,少去操心 3、服务周到,维护及时
1、质量可靠,使用寿命长 2、运行稳定,少去操心 3、服务周到,维护及时
NL系列污水泥浆泵
一、产品概述:
本泵系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主要部件有蜗壳、叶轮、泵座、泵壳、支撑筒、电机座、电动机等组成。蜗壳、泵座、电机座、叶轮螺母是生铁铸造、耐腐性、耐腐蚀性较好,加工工艺方便。
叶轮为三片单园弦弯叶,选用半封闭叶轮,并采用可锻铸铁、所以强度高,耐腐蚀;加工方便,通过性好,效率高。
为了减轻重量和减少车削量、泵轴是优质碳素钢冷拉园钢制造。
泵座中装有四只骨架油封和轴套,防止轴磨损,延长轴的使用寿命。
本泵可垂直或倾斜使用,占地面积小,蜗壳需埋在工作介质中工作,容易启动,不需弓I水,旋转方向应从电机尾部看是顺时针方向工作。
总机长度备有各种规格,以便使用单位根据用途因地制宜地选用。
二、主要用途:
1、NL型多用液下泵系单级单吸离心泵,使用于矿山,造纸、印染、环保、石墨、云母、黄金、陶瓷、炼油、石油、化工、农场、盐场、碘场、染化、酿酒、食品、化肥、焦化、选厂、建筑、大理石厂、金矿、泥浆、流沙、泥塘、污塘、污浊液送吸浓稠液、装料及悬浮物质的污水作业,也可作矿排水及含有泥块的流体。
2、若与高压水泵,水枪配合,组成水力机械化土方工程机组,就可用作于土地平整,河道与池塘的疏浚、凿开等小型水利工程的挖方与输方,以及城市的防空工程,地下工程。
3、养鱼用作带水清塘、鱼池增氧等。
三、型号意义:
型号 |
转速
n r/min |
流量
Q m3/h |
扬程
H m |
效率
n % |
电机功率
KW |
立式泵全长
mm |
机泵重量
kg |
NL50-8
NL50A-8 |
1450
|
20-30
|
8-9
|
42
|
1.5
|
1310
|
63
|
NL50-12
NL50A-12 |
1450
|
25-38
|
12-14
|
41
|
3
|
1310
|
80
|
NL76-9
NL76A-9 |
1450
|
50-70
|
9-10
|
42
|
3
|
1350
|
90
|
NL65-16
NL65A-16 |
1450
|
50-60
|
15-18
|
42
|
5.5
|
1430
|
152
|
NL80-12
NL80A-12 |
1450
|
80-120
|
11-13
|
56
|
7.5
|
1430
|
145
|
NL100-16
NL100A-16 |
1450
|
80-100
|
15-17
|
61
|
15
|
1510
|
270
|
NL150-12
NL150A-12 |
1450
|
100-150
|
11-13
|
66
|
18.5
|
1690
|
350
|
NL150-16
NL150A-16 |
1450
|
120-180
|
15-20
|
68
|
22
|
1690
|
370
|
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伽利略Galileo泵让“水”充满能量
更多资料请访问我公司泵分部http://www.camao.net/网站
相关信息
欢迎咨询
步加剧经济过热和泡沫化倾向,并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报告认为,加息须配合其他政策。央行应继续向贷款过多的银行发行定向央行票据。国家还可以考虑临时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进一步压缩过剩产业投资的利润空间,将资金逼出过剩产业。行政事业资产多头管理现状开始发生根本性改变
“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家底不清;资产配置不公平,大量超编、超标;资产使用、处置随意,各环节都有资产流失,漏洞越来越大。”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对几年前的情况向记者做如是评价。
7月1日起,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新办法正式实施,财政部成为行政事业资产的“当家人”。
国有资产浪费的根源
这种由政府行政部门、事业单位重复购置、重复建设以及不合理使用等造成的资金和资源浪费,从资产管理角度看,实质上就是行政性国有资产和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位或管理缺失。
造成这种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不善、造成这部分国有资产极大浪费的根源,应该是长期以来的条块分割式行政管理体制下,对行政事业性资产缺乏综合统一的管理者。如隶属各部委、各省市的科研院所和医院等机构,不仅各有独立的身份和渠道申请添置或进口大型设备,各自的设备使用又不向社会开放,不能实现公共资源由社会共享使用,而且,这部分国有资产也基本由各单位独立管理,缺少一个能够代表国家行使出资者权力的统一的管理者。
不过现在,行政事业性资产的这一多头管理的不规范现状开始了根本性改变。财政部将统一领导,对行政事业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
行政事业资产
由财政部统一领导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归属与管理方式一直没有明确,财政部近日出台的这两个办法,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离,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明确了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综合管理职能。但理顺全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需逐步过渡。
从7月1日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
这两个《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综合管理职能,确立了“财政部门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框架;以期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
《管理办法》的实施,以及财政部门行使监管职能和监管权利的最终确立,使涉及上百万户单位、3000多万人、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这部分国有资产,终于有了更为明确的归属。
据了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将弥补原有行政管理体制的缺陷——财政部将结合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全面规范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了事业资产的全过程有效监管体系,以期对公共产品(服务)供给进行调控。这也意味着中国公共资产管理的变革。
在国务院研究和发展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看来,正是由于资产形成和配置存在财政预算约束的不严格,造成了使用单位资产占有欲望的无限扩张和资产匹配的随意性;在资产使用上,由于缺乏公正、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导致资产使用的低效率,另一方面导致各单位尽量多占用资产和变相将资产用于盈利性;在资产处置上,由于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处置途径,导致使用单位自行随意处置和资产的严重流失;在资产流动上,缺乏明确的规则来促进必要的流动,导致“单位占有、使用”实际成为“单位所有”。
财政部摸清“家底”
据《中国会计年鉴》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为38448亿元,其中事业单位资产总量为27260.2亿元,占全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的70%以上;从中央、地方占有资产的分布看,越趋基层政府,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占国有资产总量的比重就越大,而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在全部行政事业性国资中所占比重在80%以上。
财政部教科文司事业资产处处长董为民介绍,财政部将在今年下半年部署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并正在制定相关资产清查办法、设计资产清查报表体系、开发资产清查软件,准备按照“整体设计、试点修正、全面铺开”3个步骤,尽快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开展一次全面的清查,真正摸清“家底”。
为了避免以往“前清后乱”问题,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财政部也将开发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和信息跟踪经济增长高烧不退降温是下半年宏观调控主旋律
时过年中,尽管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尚未公布,但种种迹象似乎表明,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后,经济增长过快势头并未就此放缓。由此,为确保宏观调控的实效性,可以预见的是,继续为过快的投资增长降温仍将贯穿下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始终。
经济增长“高烧”不退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高压下,各地蠢蠢欲动的投资冲动不减。
《中国产经新闻》
报告认为,加息须配合其他政策。央行应继续向贷款过多的银行发行定向央行票据。国家还可以考虑临时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进一步压缩过剩产业投资的利润空间,将资金逼出过剩产业。行政事业资产多头管理现状开始发生根本性改变
“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家底不清;资产配置不公平,大量超编、超标;资产使用、处置随意,各环节都有资产流失,漏洞越来越大。”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对几年前的情况向记者做如是评价。
7月1日起,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新办法正式实施,财政部成为行政事业资产的“当家人”。
国有资产浪费的根源
这种由政府行政部门、事业单位重复购置、重复建设以及不合理使用等造成的资金和资源浪费,从资产管理角度看,实质上就是行政性国有资产和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位或管理缺失。
造成这种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不善、造成这部分国有资产极大浪费的根源,应该是长期以来的条块分割式行政管理体制下,对行政事业性资产缺乏综合统一的管理者。如隶属各部委、各省市的科研院所和医院等机构,不仅各有独立的身份和渠道申请添置或进口大型设备,各自的设备使用又不向社会开放,不能实现公共资源由社会共享使用,而且,这部分国有资产也基本由各单位独立管理,缺少一个能够代表国家行使出资者权力的统一的管理者。
不过现在,行政事业性资产的这一多头管理的不规范现状开始了根本性改变。财政部将统一领导,对行政事业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
行政事业资产
由财政部统一领导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归属与管理方式一直没有明确,财政部近日出台的这两个办法,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离,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明确了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综合管理职能。但理顺全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需逐步过渡。
从7月1日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
这两个《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综合管理职能,确立了“财政部门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框架;以期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
《管理办法》的实施,以及财政部门行使监管职能和监管权利的最终确立,使涉及上百万户单位、3000多万人、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这部分国有资产,终于有了更为明确的归属。
据了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将弥补原有行政管理体制的缺陷——财政部将结合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全面规范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了事业资产的全过程有效监管体系,以期对公共产品(服务)供给进行调控。这也意味着中国公共资产管理的变革。
在国务院研究和发展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看来,正是由于资产形成和配置存在财政预算约束的不严格,造成了使用单位资产占有欲望的无限扩张和资产匹配的随意性;在资产使用上,由于缺乏公正、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导致资产使用的低效率,另一方面导致各单位尽量多占用资产和变相将资产用于盈利性;在资产处置上,由于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处置途径,导致使用单位自行随意处置和资产的严重流失;在资产流动上,缺乏明确的规则来促进必要的流动,导致“单位占有、使用”实际成为“单位所有”。
财政部摸清“家底”
据《中国会计年鉴》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为38448亿元,其中事业单位资产总量为27260.2亿元,占全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的70%以上;从中央、地方占有资产的分布看,越趋基层政府,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占国有资产总量的比重就越大,而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在全部行政事业性国资中所占比重在80%以上。
财政部教科文司事业资产处处长董为民介绍,财政部将在今年下半年部署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并正在制定相关资产清查办法、设计资产清查报表体系、开发资产清查软件,准备按照“整体设计、试点修正、全面铺开”3个步骤,尽快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开展一次全面的清查,真正摸清“家底”。
为了避免以往“前清后乱”问题,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财政部也将开发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和信息跟踪经济增长高烧不退降温是下半年宏观调控主旋律
时过年中,尽管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尚未公布,但种种迹象似乎表明,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后,经济增长过快势头并未就此放缓。由此,为确保宏观调控的实效性,可以预见的是,继续为过快的投资增长降温仍将贯穿下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始终。
经济增长“高烧”不退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高压下,各地蠢蠢欲动的投资冲动不减。
《中国产经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