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方法 |
1、当不知道致冷器的冷热面时,可采用这样的方法,将红线接电源正极,黑线接负极,并可在没有散热条件下,瞬间通电进行试验,即用手触摸致冷器的两个端面,会感到有一面的发热,一面稍有冷感,发热的一面为热面,冷感的一面为冷面。但时间不能超过5秒,否则由于热端温度太高,极易造成器件烧坏。 2、在一般条件下,引线用红色通常表示为正极:通常用黑色表示为负极,这是热电致冷器工作时的接线方法。需致热时.只要改变电流极性即可。致冷工作必须采用开关电源,电源的纹波系数应小于10%。 3、致冷器的热电偶对数及极限电压的识别方法,热电偶对数即指P、N结点的数量。例如:致冷器的型号为TEC1-12706,则127为致冷器的热电偶对数,06为允许电流值(单位:A),致冷器的极限电压≈热电偶对数×0.12,例如: TECI一12703的极限电压V=127×0.12=15.2(V)。 4、各种致冷器不论在使用还是在试验中,致冷致热交换时应等冷热面的温度恢复到室温,(一般在15分钟以上)。否则易造成致冷器的损坏。 5、为了延长热电致冷器的寿命,应对致冷组件四周进行密封处理。我们方法有二种,一种是采用704硅胶密封;另一种是采环氧树脂密封,密封的目的是使致冷器的热电偶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离。起着防湿防潮的作用,并可以延长致冷器的寿命。 6、在安装时,首先将致冷组件的两面擦试干净,并分别在致冷器的冷热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薄薄的导热硅脂。与致冷器相接触的铝散热器或储冷板的表面应平整,并擦试干净,也在其表面均匀地涂上导热硅脂;在安装过程中致冷器的冷面一定要与储冷板接触良好,热面也应与铝散热器的表面充分接触,(如用螺丝紧固,几个螺丝的用力都应均匀,切勿过度或用力不均)。为达到最佳致冷效果,在储冷板和铝散热器之间应用隔热材料填充,其厚度一般在25-30mm为宜。 7、用户在没有专用仪器的情况下,判断致冷器的合格与否,主要是测试其电阻。可以使用数据电桥或带有补偿的电阻表,测量致冷器的电阻。用万用表测试致冷组件静态电阻不准确,只可供参考。 8、在搬运和安装致冷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轻拿轻放,严禁将致冷片从高处摔下,即使在10-20cm的高度也会造成致冷器的内阻产生明显变化,从而造成致冷器的损坏。 |
最大致冷功率的计算方法
A.1 在热端温度Th为27℃±1℃,温差为△T=0,I=Imax 时,
最大致冷功率Qcmax(W)按公式(1)计算:
Qcmax=0.07NI ……………………………………………………………(1)
式中:N--器件的对数;I--器件的最大温差电流(A)。
A.2 若热面温度为3~40℃时,最大致冷功率Qcmax(W)应按公式(2)加以修正。
Qcmax|Th= Qcmax[1+0.0042(Th-27)] …………………………………(2)
式中:Qcmax--热面温度Th=27℃±1℃的最大致冷功率(W);
Qcmax|Th--热面温度Th=3~40℃时的实测温度下的最大致冷功率(W)。
TYPE | COUPLES | Imax | Umax | Qcmax(w) | ΔTmax(℃) | DIMENSIONS | R | ||
(A) | (V) | ΔT =0 | Qc=0 | (mm) | (Ω) | ||||
Th=27℃ | L | M | H | ||||||
FPH1- | 71 | 6 | 8.8 | 29.70 | 70 | 20 | 20 | 3.95 | 1.25 ± 10% |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