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酸比≥:9.5:1(%) | 等级:特级 | 可溶性固体物≥:25.0(%) |
可食率≥:80.0(%) | 病虫害:无 | 分类:鲜果 |
品种:黑叶 | 产地/厂家:广东、茂业农产品 |
黑叶荔枝,又名乌叶荔枝,是荔枝的一个品种。其粗生,叶色浓绿近黑,故称黑叶。黑叶原产广东,为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南亚热带沿海一带广泛种植的古老地方品种。该品种较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尤适于积温较高的沿海低丘陵山地和台地栽培。一般植后3年开始挂果,3月上中旬开花,6月上中旬成熟上市。
形态特征
枝叶特征
黑叶荔枝树冠半圆头形,因枝梢高低不一,故不太整齐。主干深褐色,表皮粗糙,纵裂明显,皮目稍大而均匀,分布密。枝条较粗长而疏,硬脆略下垂,新梢肉红色,斑点密而细,不明显,平均长13.3厘米,节间长1.7厘米。叶片较大,长15.0厘米,阔3.5厘米,披针形,叶色浓绿,呈光泽。小叶2-4对,一般3对。小叶柄中等长(0.6厘米)。叶面及叶缘平展或微波浪形,叶尖尾尖,叶基楔形。[2]
果花特征
黑叶荔枝花序粗大,长29.6厘米,直径28.4厘米。雄花占总花数45.1-81.9%,雌花占18.1-54.9%。雄花开花时,直径7.8毫米,高6.1毫米。雄花雄蕊6-7枚,一般6枚,发达;雌花1枚退化。雌花开花时,直径6.5厘米,高6.7厘米。雌花雄蕊6-7枚,退化;雌蕊1枚,发达,柱头两叉分裂,向后卷曲270°。[2]
果实特征
黑叶荔枝果实歪心形,果中等大,纵径3.17厘米,横径3.34&tiMES;3.16厘米,平均单果重19.6克,大小均匀。果皮紫红色。果顶钝圆而斜,果肩为一边高一边低的歪肩。龟裂片较大;大小基本一致,平坦,且有淡黄色的放射线,排列不规则;裂片峰平滑,有些龟片中央具有角质锥质尖状小裂片峰;裂纹窄而不明显;缝合线不太明显。果皮较薄,厚0.9毫米,果皮较韧。果梗直径1.8毫米,果蒂直径3.30毫米。种柄中等大,深7.7毫米,阔5.1毫米。果肉蜡白色,肉厚0.98厘米,肉质软滑细致,果汁中等多,风味清甜,微香。可食部分占全果75.4%,可溶性固形物20.0%,全糖19.18%。含酸量0.463%,糖酸比值41.43,维生素C含量24.82mg/100ml果汁,品质上等。种子椭圆形,中等大,纵径1.97厘米,横径1.19×1.39厘米,平均单核重2.2克,黑褐色,呈光译。偶有醮核。[2]
生长特性
生长周期
以南宁地区为例,黑叶荔枝幼年树春梢期2月下旬,夏梢4月下旬至5月下旬,秋梢9月上旬至9月下旬,12月上旬抽冬梢。第一次雄花期3月26日至4月6日,雌花期4月8日至4月25日;第二次雄花期4月14日至4月27日。果熟期为6月20日左右,属中熟种。[2]
生长环境
地理分布
在广东,东莞、增城、高州、从化、电白、广州市郊、深圳、中山、惠来、饶平、新兴等县(市)为荔枝主要产地,种植包括黑叶在内的荔枝品种[5]。在广西,藤县、浦北、贵县、北流、横县、桂平、容县、博白、百色、邕宁等县均是黑叶主要产地[2]。
品种评价
黑叶荔枝核中等大,品质中等,适合鲜食和加工;若用于制糖水罐头,则其果肉内膜褐变较浅。该品种比较丰产、稳产,能适应的地域较广,特别适于积温较高的沿海低丘陵山地和台地栽培,为较受欢迎的南亚热带沿海荔枝品种之一。[6]
栽培技术
1.促多发成熟充实的秋梢作结果母枝。
2.严控冬梢。
3.控穗疏蕾,调节花期。
4.防治病虫害(如天牛、椿象等)。[4]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