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白色 | 尺寸:半径约45 | 加印LOGO:可以 |
加工定制:是 | 产地:浙江 | 骨架材料:竹 |
面料:纸 | 制作方法:纯手工 | 品牌:龙古堂 |
1、产品展示:
2、产品描述:
图案: 手绘
品名:油纸伞
材质: 竹子,油纸,天然桐油
伞骨:24根
颜色:油纸伞顾名思义它就只有白色,但是图案有很多,可供挑选
尺寸:伞面半径约为45CM,长约57cm
3、买家须知:
(由于纯手工制作、每个人量的方式不一样等等问题,不可能做到每把伞都一样。半径误差1-2CM左右,长误差1-2CM左右,为正常现象,~~~~~~)
另因工艺伞的伞架是手工用棉线把竹片穿在一起的,纯手工,工艺复杂特殊,每把伞需要58道工序。因此此类伞合格的标准为:不影响使用的,在舞台上看不出来的小问题我们忽略不计!请亲们温柔对待哦,不是金属的东西哦。竹片的伞架不小心用会断会裂的!
特色:民间工艺品,工艺承传统之法,画面取民间之彩,百年传统,艺术品质,不仅美观大方,且是经久耐用的生活用品和很有欣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它的圆形伞面是采用特制的油纸作的。这种伞面薄如蝉翼,做工细密,透风耐晒,易于折叠,色彩瑰丽,单是系,描绘山水,风光,花鸟,人物。图案有古代仕女,龙凤,奔马,梅雀,蝴蝶等数十种。这是其它伞所望尘莫及的。伞骨则采用老楠竹独特制成,这种竹篾质细洁,色泽玉润,烈日曝晒也不会弯曲。在伞面上还采用喷,刷,绣,画等多种多样的作一把外形美观的油纸伞,要经过选竹,制伞骨,上伞面三大阶段。选竹,俗称“号竹”。每年白露前伞厂派出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在竹林中寻觅,挑选具有五年以上竹龄,粗细在五,六公分,色泽均匀,没有阴阳面和斑疤的淡竹。过嫩,过老,过大,过小的竹都不能要,真是‘百里挑一“。这样的楠竹每株仅取中段2至4节作伞骨。加工成伞骨要经过擦竹,劈长骨,编挑,整形,劈青篾,铣槽,劈短骨,钻孔等到十多道工序。一把绸伞35个根骨,每根骨4毫米宽。如果把一段竹劈成了36 根,就需要”抽骨“以保持竹筒圆润,竹节平整。上伞面要经过缝角,绷面,上架,剪绷边,穿花线,刷花,摺伞,贴青,装杆,包头,装头,装柄,打钉口等十六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必须全神贯注,不得马虎。这样制成的伞重量只有半斤左右。收拢时,彩色的绸面不外露,伞骨恰好还原成一段淡雅的圆竹,结节宛然, 十分朴素大方。撑开时,伞面五光十色,有的绯红台旭日一轮,有的蔚蓝同晴空 本店商品均为实物拍摄、由于有些品种的面料受光线的影响会产生不同颜色(如变色布)还有显示器等原因,颜色与具体实物可能会产生一些色差,请各位买家特别要注意,型号、图案一定要说清楚,避免发错物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产品历史沿革:
--伞是我国首创,据传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 。《孔子家语》中说:“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这里的
“盖”就是指“伞”。《史记·五帝纪》记有与伞同类的雨具,可见伞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了。最早称伞为“华盖”,
唐朝李延寿写的《南史》和《北史》才正式为伞定名。古时的伞,是达官显贵的装饰品和士大夫权势的象征物,帝王将相出
巡时,长柄扇、“万民伞”左簇右拥,乘坐的车舆上张着伞,表示“荫庇百姓”。官位、职务不同,“罗伞”的大小、颜色
都严格区分,这一惯例一直传到明朝。纸伞是汉朝以后出现的,唐朝时传入日本,16世纪才传入欧洲。意大利艺术大师达·
芬奇受伞的启发,设计了第一个降落伞。18世纪发明的伞齿轮,也是仿照伞的截面形状设计的。
--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老焱若教授从人体肘关节能曲能伸受到启发,想到若能根据这个原理,制造一种像人的肘关节一
样伸曲灵活的折叠伞,人们携带起来就方便多了,于是,他对现行伞进行改进,设计出了图纸,并亲手制定出加工工艺及模
具设计,最后与北京一家机械加工厂 —— 中孚工厂达成协仪,由该厂承制并销售。折叠伞因其携带方便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5、批发说明:
公司是以批发和生产于一体的生产型企业,部分产品接受订制,部分产品会没有库存,只要买家的量够大,我们就可以做您需要的图案,公司大部分都是做的老顾客,我们会竭诚的服务到您,以顾客为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