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美国是否该反省?

     29岁的斯诺登成了真实版“碟中谍”的主角这位前CIA雇员在披露出美国“棱镜”监控计划后,“一石惊起千层浪”世界各国纷纷对美国的行为进行谴责,尽管奥巴马进行了辩解,外界对美国的质疑仍然汹涌而来。宣称自己是世界上最民主国家的美国,面对这种对隐私和人权毫无底线的蹂躏,是否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罗伯特•米勒6月13日表示,FBI已经开始对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计划的斯诺登展开刑事调查,这是美国官方首次证实已对斯诺登采取行动。12日的一项民意调查则显示,仅25%的美国民众认为应该起诉斯诺登。另外,对于“棱镜”计划,俄罗斯总统普京11日称,自己以前就知晓斯诺登透露的信息,并表示在反恐的背景下监控是全球现象。

 
图片报道
更多..棱镜门事件回顾
  •  最近,“棱镜门”事件揭露了微软、谷歌、苹果等九大公司向美国国家安全局开放其服务器,使后者能监控无数客户的邮件、即时通话及存取的数据;该事件还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和电脑。今后,随着事件的逐步曝光,可能还会牵出更多的美国公司。
  •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也对政府的办公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自动办公系统提供商们加快更新的步伐。昨日,国内协同管理软件和私有云方案提供商通达信科发布了电子政务软件系统“通达OS政务版暨T10政务云平台”。通达信科称,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基于云计算的办公自动化政务云平台。
  • 近日,苹果(Apple)被曝参与了“棱镜”计划,允许美国国家安全局(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直接”从其服务器上获取数据。为了安抚用户情绪,苹果在本周一早间发布了一份官方声明。
  • 日前,美国情报部门监视网民数据和电话项目被曝光,而且,硅谷互联网巨头和智能手机服务商为其情报监控、搜集提供了方便。这一计划代号“棱镜”,主要使命是大范围收集并监控网络和电话用户信息。近日,29岁的美国前情报机构技术人员爱德华•斯诺登浮出水面,他就是掌握并披露关键信息的人。
  • 据外电报道,美国《华盛顿邮报》-皮尤研究中心10日公布的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可以接受国家安全局为打击恐怖主义采取监控民众电话记录的行为。   
  • 斯诺登和将美国外交密件交给维基解密的士兵曼宁一样,是卑鄙的告密者;也有人说,他将美国政府伸向民众的黑手公之于众,是不折不扣的英雄。但无论如何评价,有了曼宁被捕的前车之鉴,斯诺登显然做了更聪明的打算。
更多..斯诺登成长历程
  • 2013年,斯诺登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致使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
  •   泄密网站“维基解密”发言人赫拉芬逊(KristinnHrafnsson)在冰岛报章的个人专栏撰文披露,斯诺登在上周叁透过中间人接触他,希望向冰岛政府转达寻求政治庇护。
  •  现年29岁的斯诺登日前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通信和网络的监视项目,引发轩然大波。通过采访,斯诺登的形象逐渐清晰:高中辍学,电脑前不分昼夜工作的电脑怪才。
  • 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于北卡罗莱纳州伊丽莎白市(ElizabethCity)。他的父亲,宾夕法尼亚州的居民,是一名美国海岸警备队的官员。他的母亲,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居民,是一个马里兰区美国地方法院的办事员。他有一个做律师的姐姐。
更多..斯诺登为“中国间谍”
  •  “人际关系在QQ,购物习惯在淘宝,安全数据在360,内心世界在微博!干点什么都能找到你!”面对近日风波不断的“棱镜门”事件,众多网友称实际上当今个人数据早已陷入无处不在的“棱镜门”。前日,微博上一篇提醒网友注意网上个人信息安全的文章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作者表示,他发帖初衷是想让网友们关注到自己在互联网的隐私问题,并倡议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修改用户协议,公布用户数据的使用情况。
  •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针对美国不断有人声称斯诺登可能是“中国间谍”的说法,中国外交部17日断然予以否认。
  • “棱镜门”曝光后,斯诺登一直行踪神秘。北京时间昨晚11时,他“现身”英国《卫报》网站,在线回答了来自世界网友们的许多问题。香港《南华早报》网站也同步更新了相关内容。
  • 近来,全球关注美国中央情报局前特工斯诺登的泄密事件。随着相关事实的披露,世人清楚地看到,美国政府实行了一项大规模侵犯他国主权的计划,通过网络进攻非法获取大量的他国资讯,其行径令人震惊。
更多..各国回应
  • 美国“棱镜”监控项目揭秘者斯诺登行踪再次成谜,原本被认为当天将搭乘从莫斯科飞往古巴航班的他并未出现在飞机上,甚至他是否仍在俄境内也是众说纷纭。另一方面,厄瓜多尔外长证实了斯诺登的避难请求,并表示将认真考虑提供庇护的问题。
  • 国际在线专稿: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Obama)访问柏林,用魅力攻势赢得公众好感。但他的德国盟友总理安吉拉・默克尔(AngelaMerkel)却没有这么幸运。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默克尔被问及对美国棱镜计划看法时,她称互联网为“处女地”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批评和嘲弄。
  • 最近,“棱镜门事件”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似乎一下子让世界看到了美国谋求网络霸权的企图。实际上,美国凭借其技术和资源优势,长期以来一直把网络攻防力量作为新军种来建设,把网络空间介入作为介入新方式来运用,把网络威慑作为战略威慑新手段来发展,积极推行以攻代防、以攻促防的先发制人战略,极力巩固网络霸权地位。
  • 随着美国防务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的爆料,代号为“棱镜”的监控项目引发世界关注。斯诺登称美国国安局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行为超6.1万项,针对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此类行动数以百计。如今美国政府如何结束这场风波?
  • 中新社香港6月17日电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17日重申,有关斯诺登(EdwardSnowden)事件,特区政府会根据事实以及严格按照香港的法律和程序处理。
  • 问:美方个别人称斯诺登可能与中方有合作,是中国的“间谍”。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  综合外媒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罗伯特•米勒6月13日表示,FBI已经开始对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计划的斯诺登展开刑事调查,这是美国官方首次证实已对斯诺登采取行动。12日的一项民意调查则显示,仅25%的美国民众认为应该起诉斯诺登。另外,对于“棱镜”计划,俄罗斯总统普京11日称,自己以前就知晓斯诺登透露的信息,并表示在反恐的背景下监控是全球现象。
  •  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迈克尔•莫雷尔突然宣布辞职,对于莫雷尔的辞职原因是否与近日举世关注的“棱镜门”有关,白宫尚未做出表态。另外,欧盟及美国国内各阶层已纷纷对“棱镜”事件表达了自己的关注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