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夏至
 
 
节气: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图片报道
更多..夏至
  •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
  •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
  • 夏至是我国传统的节气,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那么对于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你了解多少呢?相信不少朋友对此也很是好奇吧,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吧。
  •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夏至一到,意味着天气即将越来越热,而且是闷热。那么你知道2017年夏至是几月几日吗?要是你不清楚的话,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2017年夏至是几月几日吧。
  • 夏至养生食谱有哪些?现在已经进入夏至养生时节,夏至时节天气炎热,让人容易口干舌燥,火气大,人容易食欲不振,这个时候适宜吃些清淡食物,开胃又消暑,那么夏至养生吃什么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三款清凉食谱,提起食欲,清爽透心凉,一起来看看。
  • 夏至的习俗都有哪些?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的一个节气。盛夏烈日炎炎,人们也文思泉涌。有关“夏至”的节气联造语自然,精巧别致,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有的谜语,谜面是“夏至”?打一成语,谜底——地久天长。其实,“夏至”真与成语“杯弓蛇影”有缘。
  •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夏至接近远日点,
  • 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已经来临,有句俗语叫做“夏至不过不热”,也就是说夏至之后,最炎热的盛夏也就来了。不过,生活在昆明的小伙伴们不用担心,据昆明市气象台专家介绍,由于连续的降雨,昆明“天然大空调”完成“调试”,这个夏天昆明气温很安逸。
  • 夏至节气到来,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调理方式让夏天的日子过的舒心舒爽呢?饮食调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在夏季的饮食调养方面,我们该吃什么喝什么,下面为你推荐夏至调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