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系列】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并举 青岛高科园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增长极

行业分类:业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4-08-06 14:24

7月26日,中国工业报社“2024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走进青岛高科技工业园(以下简称“青岛高科园”)活动顺利举行。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崂山区委宣传部、青岛高科园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相关领导接待了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一行。

管委会副主任宋宁宁简要介绍了青岛高科园的规模、优势及经验,重点就青岛高科园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增长极——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及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的筹备立项、落地推进、园区布局、优惠政策、集群定位、发展态势、规划思路、方案优化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双方也就包括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崂山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在内的管委四大专业园区引入头部企业的战略考量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政府财政直投的模式将逐步让位于社会端基金投入模式。在此基础上,产业专班+管委会+平台公司的共治共荣将奠定园区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根基。”宋宁宁说,未来五年,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实现倍增;虚拟现实产业也已处于产业爆发临界点。

产业集聚人工智能瞄准千亿级产业链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认真落实“5个1”机制,健全“专班+管委+平台公司”运行模式,按照“12336”总体思路,加快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

作为青岛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载体,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于2023年2月挂牌运营,是青岛市首批市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之一;并于2023年6月成为山东省超前谋划的未来产业特色园区。

一年多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认真落实“5个1”机制,健全“专班+管委+平台公司”运行模式,按照“12336”总体思路,加快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

“5个1”即建立一个工作专班,编制一套建设规划,出台一个政策文件,设立一只产业基金,组建一支招商队伍。

“12336”则是1个战略定位:打造全国一流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2大核心支撑:智能家电国创中心科创平台支撑、双算力中心“新基建”支撑;3大主攻方向:算力服务支撑供给地、软硬件融合创新策源地、产业智能化应用引领地;3条新兴赛道:AI信创硬件制造赛道、AI复杂算法软件研发赛道、AI模型训练与数据服务赛道;6大应用场景:工业智能、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生命健康、空天地海。

按此部署,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强化“一谷引领、两翼齐飞”格局,中心园区(青岛智算谷)规划布局五大功能分区,已聚集人工智能企业200余家。2023年,园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70亿元,增长28.8%;2024年上半年,园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预计实现营收110亿元,增长21.4%。

在园区面积相对受限的情况下,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向“天空”要发展,依托青岛国际创新园,加快推进7个重点“工业上楼”项目,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正式揭牌;东华软件副中心产业园竣工投用,将新增产业载体约50万平方米,促进“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

两大核心支撑加快建设。智能家电国创中心已形成9大实验室和4大公共服务平台,在家电芯片等领域实现了一批重要技术突破;算力“新基建”方面,建成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海之心”智算中心等,同时积极推进算力调度平台建设,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崂山区汇集算力规模超过1900P。

更可喜的是,该园区大力推动大模型发展,已培育海尔智家HomeGPT等10个行业大模型、城市感知多模态等3个数字政府大模型、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北极海冰预报以及百灵生物医药Cent 3个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形成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的16个大模型矩阵。

在场景示范落地上,该园区发挥政府统筹和主导作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大模型与城市云脑、空天地一体化感知体系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产业、城市管理、城市体检、教育教学、森林防火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有效赋能行业发展。目前,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已开工建设,园区还获批山东省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单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用好‘链长制’,聚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通过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统筹抓好项目建设、竣工投产等工作;推进北京大学青岛人工智能研究院、浪潮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项目落地;实施‘繁星计划’,发挥校长基金支持作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完善园区‘新基建’,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和云控基础平台,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场景,塑成产城融合的智慧园区生态圈。”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工业报,2024年,园区将力争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220亿元、增长30%,带动全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50亿元、增长25%以上。

“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划,2026年,青岛市要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450亿元,2028年600亿元,为最终千亿级产业链打造奠定基础。”宋宁宁说。

“三生”融合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之都

“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的建设不仅注重产业布局,还强调生态和生活环境的融合,采用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理念,整个园区围绕该区域的母亲河张村河进行建设,未来将建成高端商贸产业的聚集地。”

与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快速增长并行的是,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也比较快速,只是虚拟现实产业需要加把劲,“等好风来扬帆”。

宋宁宁表示,早在2016年,青岛市崂山区政府就提出了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之都的战略构想。2022年11月,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获批;2022年6月,青岛市新兴产业专业化园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在崂山挂牌,总投资接近300亿元,是同期获批投入运营最快的国家级创新中心。

按照规划,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规划面积2181亩,旨在通过高端引领、要素汇聚和产城融合,推动虚拟现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崂山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已突破18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50%。

“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的建设不仅注重产业布局,还强调生态和生活环境的融合,采用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理念,整个园区围绕该区域的母亲河张村河进行建设,未来将建成高端商贸产业的聚集地。”宋宁宁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将按照硬件、内容、科技创新、综合配套、战略预留等5个功能分区进行统一规划,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目前,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已建成的载体,包括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虚拟现实国创中心、青岛元宇宙算力中心、虚拟现实创享中心;在建的载体包括虚拟现实总部基地、虚拟现实智造工场等。这些在建、已建的载体为企业提供了完善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宋宁宁表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特别注重人才引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组建了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并与多所高等院校合作,每年培养大量虚拟现实专业人才。此外,园区还建成了多个算力中心,为内容制作和渲染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而据算力服务商云天畅想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专注于算力加速服务,是中国GPU算力网络的重要支柱,为三大运营商及国内外互联网流量平台龙头企业提供一站式算力解决方案,在云游戏、云电竞酒店、云VR、数字人、超高清云视讯、智能驾驶等数字经济场景中广泛应用。

“2023年3月,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总部迁至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于2023年、2024年连续获评独角兽企业。”算力服务商云天畅想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我们将通过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吸引更多的头部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入驻,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并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发展环境。”宋宁宁表示,10月,崂山将继续举办2024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诚邀各界企业家和技术大咖到青岛共谋虚拟现实产业的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